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题 (5)对顶角相等. (6)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7)邻补角是互补的. 1、命题含义 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练习: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2、命题的深入认识 问题:命题为什么可以判断对错? 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置换,在分析和归纳: 1、语句中的判断不管正确或不正确,都有判断功能,都是命题. 2、命题中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逻辑关系), 3、命题的结构特征 例题: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从命题的逻辑关系来理解:是已知“三条边对应相等”这个条件,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结论. 为了更好的研究命题,我们把命题的结构分为“题设”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练习: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4、命题的改写 问题:写出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题设和结论. 分析: 1、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这样妥当吗? 2、从题设和结论的定义入手思考: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命题的结 归纳命题的核心功能 导学生对命题的结构进行分析 强调对命题条件和结论的分析 强调大前提的书写,如果不写,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解上的误区,强化认识. 学生感受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存在.使学生心中的命题结构化.为后面的题设、结论的认识、区分,更为命题的改写作铺垫. 准确的找到题设和结论关键之处在于:找准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结论. 体现定义的价值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33页

构,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如果...,那么...”这个关系连词来帮我们更好地确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得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例题: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练习1:课内练习3 练习2:课内练习4.(你能写出2个数学中的命题,并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学生自主活动 学生自主探索 强调引入“如果…那么…”的原因和作用. 强化认识 强化对改写的认识和巩固. 数学 游戏 (小 结) 数学游戏: 三位数黑洞 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说明: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教材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以及知识的重难点分布,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范围,本节课教学设想如下:

关键是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定义和命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学上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从定义和命题所共有的判断功能,切入命题的教学,自然在命题的定义的生成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主定义,强化命题的特征,体现了定义的价值.使定义和命题的学习相辅相成.

二、题设与结论的关系

在题设和结论的学习之前,教学上进行了铺垫,即对命题的相应位置进行置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命题是有“固定结构”的,形成命题是由“条件”“结论”两部分构成的“心理印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对于某些命题的改写,建议学生从命题的结构特征方面来思考,能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34页

有效地帮助突破命题的改写难点.

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从内容分析,学生不易领悟.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更多的注意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问题和情感基础问题.通过老师的情感投入、积极的鼓励、激情的调动.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以期在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学习中,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交流.并在此情感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定义、命题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关系

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和思维的基本形式,从定义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的基本方式.而命题作为数学推理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两者都是建立数学体系的基础.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定义的必要性、命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推理价值,来突出和强化这种关系.

课以黑洞数的数学游戏为载体,使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观察发现-----科学定义----大胆猜想----执着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研究方法,渗透数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35页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授课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 朱成敏 教材:浙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 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

4. 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过程性目标:

5. 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6. 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 2. 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 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 小组合作 主体性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

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关:幸运抢答)

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例如:

它是一种方程;

它是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 (引入定义)

(设计说明:用“幸运52”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经历给名词下定义时候逐步明确的过程,最终清楚的表述就是名词的定义。)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