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燃煤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陶瓷燃煤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窑炉燃烧系统、窑炉余热回收及机电风机进行系统优化和综合改造

1、探索建立适应项目单位发展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加大节能奖惩力度,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对企业耗能工作的监测。建立和实施能耗标准和标识制度,以规范和统一节能监测工作,使节能监测工作走向科学的轨道。

3、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宣传力度,形成节能降耗理念。 4、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举办不定期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会,使重点用能车间通过好的技术、好的产品来降低企业的能耗,为节能工作做出贡献。

5、企业积极推动完善计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导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管理制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不健全的问题,指导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各网络点确定到个体人员,人员调动时网络点要及时变动。

27

第六章 项目技术改造方案与建设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的原则

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办环次(2008)2692号精神,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原则。

2、项目单位设计的陶瓷系列窑炉窑炉技术节能改造将以燃煤优化升级为能源烧成的梭式窑和隧道窑技术节能改造基础上,结合国内设计施工的其它类型燃煤窑炉节能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制品的烧成制度设计,该窑炉以环保、节能的标准来控制,并采用优化设计、合理选材、用材、达到投资少,运用费用低,使用寿命长之目的的基本原则。 二、项目技术改造总目标

1、通过项目技术改造促使普通陶瓷窑炉燃煤生产,提升到现代陶瓷产业化生产,通过技术改造,降低单位成本,促使资源回收合理利用,通过工业窑炉技术改造促使燃煤、电资源节约化,促使项目单位在萍乡市陶瓷行业中成为陶瓷行业改造的示范项目之一,以便带动全市的陶瓷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萍乡市陶瓷经济在全国同行业乃至国际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

28

和市场份额。从而促使“江西萍乡陶瓷原产地”区域品牌的张力,增加萍乡市作为“全国陶瓷基地”的含金量,实现环保、产品质量与规模的大跨越。

2、通过该项目的技术改造,促使项目单位达产年销售额 22500万元,上缴税收2703.09 万元(含增值税),增强区财政收入,带动一批陶瓷产业项目的技术改造,为日后其他单位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三、项目工艺流程及技术改造方案

本项目拟采用大型装配式结构宽截面节能隧道窑取代老式倒焰窑,依托现有生产条件对梭式窑进行就地节能改造,将燃料煤由直接燃烧改为颗粒煤优化升级后燃烧(优化后成CO);装备机电风机自动监控系统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优化;采用国内先进的变压吸附(VPSA)空气分离制氧工程、窑体复合全保温、温度自动控制、先进的燃烧装置等节能技术。

改造和装备电机

自动控制系统 →球磨→榨泥→过筛除铁→ 原料储存→配料————————

1、工艺流程

练泥→等静压成型→烘干→煅烧→检验→包装入库 2、技术方案(节能改造)

现有窑炉(燃煤)———————梭式抽屉窑和优化隧道窑— —原料制浆工段——成型工段——焙烧工段——装配检测工段

29

技术和设备改造、输入

CO和富氧

3、改造方案:

(1)陶瓷窑炉的选择与燃煤优化升级转换的装置

针对项目单位原有的燃煤倒焰窑热能利用率低,能耗高,废气、废渣排量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陶瓷产品档次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本项目将拆除6座倒焰窑,拟建一座节能隧道窑。

随着国外先进窑炉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引进,国产化大型装配式结构宽截面隧道窑都已具备运行稳定可靠、烧成质量高、节能效果好和建设周期短、经隧道窑快速烧成到产品入库只需20-45小时(采用梭式窑烧成生产周期略长一些),因此成型无需存大量坯体,并可减少坯体二次污染,在国内工业陶瓷待业已广泛推广使用。综合考虑本项目产品方案及年产量的基础上,拟选择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国产大型装配式结构宽截面节能隧道窑为主要窑型,并为就地改造企业现有配置梭式窑。

本项目选用的1座隧道窑长100m,年生产能力2万吨。在此基础上,增加Φ3.2m颗粒煤转化设施将燃料煤由直接燃烧改为通过对其升级优化后的一氧化碳(CO)燃烧,既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节约能源、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需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