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业文件 标题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Q/STG-43-2015 A/0 2015.11.1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 页 次 第1页 共10页 1.0目的

对公司生产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要求得到满足。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过程、半成品及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3.0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产品检测相关规程 控温式粘度计操作规程 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PH计操作规程 电导率仪COND 6+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拉力机操作规程 监视和测量装置比对周期与方法 平板膜检测流程 膜截留率BSA测定方法 COD检测方法 BOD测定方法 SS测定方法 MLSS测定方法 第 1 页

页码 2 3 3 4 5 6 7~8 9 9 9 10 10 10

作业文件 标题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Q/STG-43-2015 A/0 2015.11.1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 页 次 第2页 共10页 第一章、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规程 1.1控温式粘度计操作规程 1.概述:

本规程规定了控温式粘度计的使用范围,技术条件及使用和维护的内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配备的控温式粘度计AHY-NDJ-5S型。

3.技术条件:

3.1使用环境温度:0℃~100℃。 3.2测量范围:20-100K。

3.3转子规格:1、2、3/4转子。

3.4转速:6转/分、12转/分、30转/分、60转/分。 3.5精确度:±1%(牛顿)流体。

4.操作步骤:

4.1确保粘度计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接上电源。将保护框装在主机上(逆时针向右旋入装上,向左旋出卸下)。

4.2测定前预估样品温度在该检验规定的范围内。允许温度误差±0.5℃。将样品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的烧杯或直筒容器中。

4.3选择适用的转子连接螺杆(用左手将转轴向上轻提并捏紧,再用右手扭住转子上端(俯视)顺时针将转子与转轴连接,并轻轻旋紧)。

4.4接通主机左后侧电源。选择并输入相同的转子号。操作方法是每按“转子”键一次,显示的转子号相应转变并在L1-L2-L3-L4-L0之间循环,当显示选用的转子号时,即输入完成。 4.5旋转升降旋钮,使仪器缓慢地下降,直至转子的液面标志与被测液体的页面相平为止,调整水平脚将水平泡移至中间位置是主机保持水平。按<测量>件,开启电机开关,转动8圈左右(设置低速转则等待的时间相对较长)液晶屏幕显示的粘度值和扭矩即为测得数值。关闭电机。 4.6当数值过高或过低,可直接按<复位>件变换转速或转子。 4.7量程、系数、转子、转速的选择:

a先大约预估被测样品的粘度范围,根据量程表选择适当的转子和转速;

b当估计不出样品大概粘度时,应假定为较高的粘度,由小到大的转子和由慢到快的转速依次试用;

c测定时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的读数必须乘以系数表上的待定系数才为测得的绝对粘度(mpa.s) 即η=kXδ。公式中η:绝对粘度,k:系数,δ:指针所指的读数。 4.8测定完毕,将转子洗干净放入原有的包装物内。

5维护保养:

5.1尽可能的利用支架固定仪器测量。

5.2装卸转子时应小心操作,不要用力过大,不要使转子横向受力,以免转子变形。 5.3连接螺杆和转子转轴应保持清洁。

5.4仪器升降时应用手托住仪器,放置仪器自重坠落。

5.5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取下转子进行清洁,清洁后要妥善安放于原有的包装物内。 5.6不得随意拆动调整仪器零件,不要自行加润滑油。 第 2 页

作业文件 标题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Q/STG-43-2015 A/0 2015.11.1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 页 次 第3页 共10页 1.2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概述:

本规程规定了电子天平的使用范围,技术条件及使用和维护的内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配备的电子天平FA2004B型。

3.技术条件:

3.1使用环境温度:5℃~40℃。 3.2测量范围:0-200g。 3.3精确度:±0.1mg。

4.操作步骤:

4.1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以上待天平稳定才能使用。

4.2按“POWER”键打开天平,显示灯亮后,显示0.0000g和稳定标志“ ”方可称取。 4.3打开玻璃门,将空的容器放到称量盘中,再将玻璃门关上。

4.4显示键稳定后按[0/T]去皮称重,待稳定标志“ ”亮灯后打开玻璃门,在称量的样品放入容器内,关闭玻璃门。

4.5待显示稳定标志“ ”亮灯后,读取显示值即为称量值。

5维护保养:

5.1不得放置在临近空调,有震动和阳光直射的地方。 5.2不得放置在极端高温,低温,低湿度的地方。 5.3不得直接称取强酸、强碱类的物体。 5.4移动玻璃门时应小心谨慎,不得弄破碎。 5.5应定期清洁,不得有灰尘和锈渍。

1.3 PH计操作规程 1.概述:

本规程规定了PH计的使用范围,技术条件及使用和维护的内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配备的PH计UB-7型。

3.技术条件:

3.1使用环境温度:5℃~40℃。 3.2测量范围:1~14。

3.3精确度:±0.01PH ±1个字。

4.操作步骤:

4.1取下电极插座上的保护罩,将PH电极在纯水中搅动洗净并甩干,将电极接入左端插座中,按下仪器开键,用温度计测量PH 缓冲液的温度,按增加<▲>或减少<▼>键将仪器液晶屏显示的温度值调准确。

4.2定位校正:将PH 电极插入PH6.86缓冲溶液中,稍加搅动后静置放置几秒钟,待显示值稳

定后,按住校正键数秒后,液晶屏显示“End”符号和稳定值,表示完成校正并被芯片记忆。 第 3 页

作业文件 标题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Q/STG-43-2015 A/0 2015.11.1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 页 次 第4页 共10页 4.3斜率I校正:取下电极用纯水洗净并甩干,再插入PH4.00缓冲溶液中,稍加搅动后静置放置几秒钟,待显示值稳定后,按住校正键数秒后,液晶屏显示“CAL”符号时放开,此时显示闪烁的4.00数秒后,液晶屏显示“End”符号和稳定值,表示完成校正并被芯片记忆。

4.4斜率II校正:取下电极用纯水洗净并甩干,再插入PH9.18缓冲溶液中,稍加搅动后静置放置几秒钟,待显示值稳定后,按住校正键数秒后,液晶屏显示“CAL”符号时放,此时显示闪烁的9.18数秒后,液晶屏显示“End”符号和稳定值,表示完成校正并被芯片记忆。

4.5被测溶液测定: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然后按增加<▲>或减少<▼>键将温度值调整准确。将PH 电极用纯水洗净并甩干浸入被测溶液中,稍加搅动后静置放置,待显示值稳定后读数,即为被测溶液的PH 值。

5维护保养: 5.1 PH 电极前端保护瓶内有适量的电极浸泡液,将电极浸泡其中,以保护玻璃球泡和液接界活化。如果发现保护瓶内浸泡液有混浊,发霉现象,应及时洗净,并调换新的浸泡液。 5.2浸泡液的配制:取25克分析纯氯化钾于100毫升纯水中即成。

5.3玻璃球泡污染老化:将电极用0.1mol/l稀盐浸泡24小时,用纯水洗净,然后再用电极浸泡液浸泡24小时。如果老化比较严重,可将电极用4%HF浸泡3-5秒钟,用纯水洗净,然后再用电极浸泡液浸泡24小时,使之复新。

5.4保持仪器和电极干燥清洁,如沾污可用医用棉花和无水乙醇擦净并吹干。

1.4电导率仪COND 6+操作规程 1.概述:

本规程规定了电导率仪的使用范围,技术条件及使用和维护的内容。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配备的电导率仪COND 6+型。 3.技术条件:

3.1使用环境温度:0℃~60℃。 3.2测量范围:0-200mS。

3.3精确度:±0.01uS,±1%F.S±1个字。

4.操作步骤:

4.1将电导电极插入仪器插座。

4.2打开开关至“开”位置,此时显示屏亮起。

4.3校准电极常数:按下功能键使仪器处于“校准”状态,调整电极常数校准旋钮使显示屏数值(小数点不计)与电导电极常数一致(具体数值见电导电极上的标贴)。

4.4释放功能按键,使仪器处于“测量”状态,根据溶液介质选择测量量程,然后将电导电极清洗后浸入被测溶液中,稍加搅动后静置放置,待显示值稳定后读数,即为被测溶液的电导率值。

5维护保养:

5.1保持电极测量部分清洁,不要用手或不洁物体直接接触表面,接触油污和脂、胶类物体后会影响测量准确度。

5.2电导池不可分解,不可改变电极形状和尺寸,不可用强酸、强碱清洗、浸泡以及刮伤机器。 5.3测量电缆为专用线缆,不可随意更换其他规格的线缆,所有不按要求的私自改接都会造成测量错误。

5.4不要安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放置在干燥环境,避免水滴溅射或潮湿引起仪器漏电或测量误差。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