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章节名:双调·夜行船·秋思 学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了解本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教学要点 1、掌握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2、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讨论/思考题、作业: 1、作品描写了哪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对当代大学生有何启迪? 2、举例分析这首套曲的语言特色。 3、这首套曲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与胸襟?请以《人格与操守》为题,写一则500字的短评。 本章其他参考书目(包括参考书、文献资料等): [1](清)纪昀等主编.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2]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晋)常璩.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8. [4](汉)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5](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8. [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 [8]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9]林庚. 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1

[11]袁珂.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3]郭沫若.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4]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 [15](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 [1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17]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3.5. [18]褚斌杰等.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9]郁贤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0]周祖谟.方言校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 30课 课堂 教 学 实 施方 案

教学时间分配: 第 7 次课 复习旧课 10 分钟 讲授新课 80 分钟 授课时间: 100 讨论/答疑/小结 10 分钟 :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 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课 题:双调·夜行船·秋思 教学方案: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散曲作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2

马致远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最为著名。他在散曲创作上成就很高,有“曲状元”的称号。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叹世讽世,描画景色,歌咏恋情。他融诗词意境入散曲,清雅而不失真率。现存散曲120余首,今人辑为《东篱乐府》。 二、写作背景 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的朝代,从汉族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就容易更多地看到元朝的黑暗面、负面,对元朝有点妖魔化。今天我们有了更恢弘的视野,有了更开阔的胸襟,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就可能更客观公正一些。那么元代社会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从疆域的广阔度来说,只有后来的清王朝才能和元朝相提并论,清朝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王朝。 第二个特点,元朝是相对历史上各封建王朝来说专制统治比较那么严密,文化政策特别宽松,很少文字狱的王朝。 第三个特点,元朝在蒙古族的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浓郁的社会性的艺术氛围,玩乐风气。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对文艺有特殊爱好,赵珙《蒙鞑备录》中说:“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等弹大官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人欢乐,跳跃,聚宴,快活。奉忽图剌后,在枝叶茂密蓬松如盖的树周围,一直跳跃到出现没肋的深沟,形成没膝的尘土。”元曲中多次提到各种“闲快活”的娱乐活动:围猎、打马球、捶丸(步行打球)、蹴鞠(足球)、射柳、射圃、角羝、双陆、象棋、围棋、撇兰、投壶、顶针、续麻、拆白、道字等等。清朝人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说得最到位:“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 第四个特点,即元朝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然元朝也是一个封建王朝,一切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有,阶级矛盾,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这都不言自明。但元朝还有更敏感和更尖锐的民族矛盾。另外就是统治阶层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统治水平低造成统治机制松懈因而政府官吏贪腐社会流氓横行,社会问题就越积累越多越严重。 元朝把人分为四等,当然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色目人主要是指西北各族,各种西域的商人,汉人指长江以北原来处于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女真人、西夏人等,南人是蒙元最后征服的南宋的汉人。有许多民族歧视的政策都是上了法律条文的,如“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百官志一》)汉人打死蒙古人要抵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不需抵命,只要给“烧埋银”就行。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准还手,汉人不准拥有刀剑武器等。元朝人口达到五千多万,蒙古人色目人等不过一二百万,其余都是汉人、南人,从数量上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却最受歧视。这当然会滋生社会的严重不满情绪。 我们不能因此就看不到元代的文化多元和宗教信仰多元,人性较少束缚的那一个层面。元代由于疆域广阔,各种宗教都得到传播发展,儒教,道教中全真教、太一教等,佛教,喇嘛教,回教,景教(基督教),各种信仰都有信众和市场,在朝廷中有代表人物,比如全真教的丘处机晋见成吉思汗,忽必烈拜吐蕃萨斯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国师。僧人称和尚,道士称先生,占卜算卦的称阴阳人,伊斯兰教士称答失蛮,基督教教士称也里可温大师,都被视为“告天祝寿的人”,享受免除赋税劳役的特权。 还有一点就是元朝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出了不少有名的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如写《农书》的王祯,发明纺织术的黄道婆,天文学家郭守敬等,畏兀尔(维兀尔)人鲁明善编《农桑农食撮要》,医学上有“金元四大家”,在印刷术、火炮技术、造船术、航海术、水利工程等

3

方面都很有成就。元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欧洲还是“黑暗时代”。 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南宋遗民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滑稽之雄,以儒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吾人岂在倡之下丐之上者乎?”谢枋得作为南宋遗民,对元朝有国仇家恨,他说的话当然有倾向性,不过他也只是说“滑稽之雄”“以儒为戏”,也就是有幽默感的人拿读书人开玩笑,这当然不可认真坐实,不能当作真正的社会等级地位的划分。 另一个南宋遗民郑所南在《心史》中说:“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这也是说的分类管理而不是等级划分。需要说明的是倡优有特定涵义,“伎乐曰倡,谐优为优,所谓伎乐歌舞之家也。”(徐元瑞《吏学指南》)倡优是指民间艺人,不是娼妓。 元朝确实曾经较长时期中断科举考试,也恢复过考试,时断时续。这主要是蒙古人把持政权的需要,因为蒙古人文化水平低,要是按科举考试入仕委官,政权很快就会被汉人架空了。所以后来恢复科举考试,也要分两榜考试,汉人和蒙古人、色目人分开考,以保证政权不被汉人所篡夺。 三、课文讲解 1、朗读本文 见课件。 2、分析散曲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