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 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

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 进行了解。 3. 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

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 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 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构思习作。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

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 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

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 小组内互相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 33 -

21:《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

篇。

学生: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参考

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

1回忆引入: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引入,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

2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学生可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如: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

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 二、初读课文,提出困难

1提出困难: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什么困难就

提出来。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容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 2共商办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

(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

开讨论等等……) 三、合作交流,解决困难

1自学克难:学生根据如上办法,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

顿。

2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方法如: (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如这些句子: ·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3)老师范读或教读。

(4)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赛,形式可以根据练习的

需要而定,务必达到“熟读”的程度。

3理解大意:直译者当充分肯定,达到意译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理解每句话和全文的大意即可。

- 34 -

可这样处理:

(1)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此处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包括感知词语古今义的

变化)。

整顿: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等。 正身体,对书册: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 仔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2)自由练说:自己练习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不懂处还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释义交流:请学生叙说文言文的大意,在师生共同评价中达到人人理解的目标。 4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联系实际,领悟内涵

1理解段意: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习惯,熟读,精思)

2畅谈感受:目的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最触动自己的语句的感受。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或他人

的事例来谈,正面或反面的事例都行。教师应重点关注的“点”如下:

(1)怎样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

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熟读的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段。 五、拓展积累,读记治学名句

1名句回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治学的名句,引导学生回忆。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读记名句:出示课后题中的三句话,学生理解、朗读、记忆。

3结束语: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名句,把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观点牢记心间,也祝愿同学们让读书成为自己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堂课上,同学们还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学习《熟读精思》的感想,下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再互相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22《空城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制作卡片,准备交流。 教学设计参考

- 35 -

一、激趣导入

1通过搜集资料,你了解《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呢?简要地说说。 2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简单介绍诸葛亮生活的年代背景,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见

《三国演义》第95回)

3了解了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检查识字、释词和读书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4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重点引导:起因、经过、结果。也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

计,孔明释计四个阶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一)看图,了解抓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1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出示诸葛亮抚琴图)看看这幅图,你一定猜得到他是——诸葛亮。 2他在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有很明显的特征,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等。)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描写诸葛亮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1“笑”这个神态,文中描写了几次,你能根据他不同的笑推想一下他的内心吗? A“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理解笑容可掬的意思并展开联想。提示:大兵压境,故作镇定、轻松) B“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结合情况谈感受,并联想。提示: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 C从“笑”这个神态,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等。

2除了神态,文中还写到了他的语言、动作,找到相关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拨:如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尽在眼前。)

引导学生去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与文本对话,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诸葛亮的语言、动作,掌握通

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理解次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1了解众官的反应和见识,体会衬托的作用。

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找到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

用?

目的:通过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通过众官“无不骇然”衬托诸葛亮“抚掌而笑”;

通过众官“必弃城而走”与诸葛亮妙计退敌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A我们了解到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他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