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木盆) (木房) (贵妇人) (女皇) (女霸王) 贪得无厌 一无所获

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六)》

教学目标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古今的差别。

2.搜集、背诵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与现代文字、词、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

和能力。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古典名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5.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常见的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和语序不同的常见文言句子。还可以准备一个完整、简洁、富有情

趣的小剧本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中外古典名著的读书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自主诵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注意读出停顿、节奏和语气。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对句中几个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可先用符号标出,老师适时点拨,

把这些字词的意思说清楚,并体会古文遣词造句精炼简洁的特点。

3按对话框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吾”、“余”是指“我”;“汝”、“尔”是指“你”;“曰”、“云”是指“说”。 4可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加深认识。

5拓展练习:教师出示另外的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尝试运用。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抽学生试读,师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读出音韵、节奏美。

3.说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你从中领会到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5.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互助抽背,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三、互动平台

1.师生一起回顾小学阶段课堂内外读过的古文,漫谈收获体会、疑难困惑、经验教训。老师相机点拨引领。 2.同桌或小组合作,阅读“互动平台”的对话。

3.启发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熟读精思》的学习过程,总结和交流学习古文的方法。(1)逐字逐句试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3)查工具书攻克难点,整体把握内容;(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 41 -

4交流文言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先说“云”、“余”、“尝”等字词的古今义,再调动学生的古文积累,适度

地延伸到其他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意思上。

5交流古文中有的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文的不同。先引导学生读懂例句,认识古文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点和

不同;然后老师再提供例句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正。 6.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古文的学法和古文字词句的一些表达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1.单元整合,激励阅读。

(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便布置任务:课内学四篇中外古典名著内容,课外必须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名篇若

干,课内外结合,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2)阅读过程引领。比如在教学《熟读精思》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名家名著,并指引课外

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外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和认识,更需要教师的推荐、导向。 2.学会阅读,交流卡片。

(1)课内领悟方法,课外阅读实践。比如怎样读懂文言文,教师在课内应重点引导阅读方法,切实提高

阅读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喜爱的阅读资料,交流读书卡片的制作及归类整理的方法。比如提要类、

摘抄类、心得类等等。 3.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陈列读书卡片,展示阅读成果。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好组织工

作。

(2)展示者应该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也可以汇报阅读和读书卡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

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观摩评议的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又必须进

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成果评选,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成果都归结成四个大组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3)将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卡片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中,激励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目要求。给足够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要求的同时,老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把握重点。 2.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梳理改写方法。可以《马兰花》剧本为例,也可出示其他范例。 (1)拟定剧名。改写剧本可延用原作题目,也可另创剧名。

(2)剧情简介。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场次写。每场可拟小。如《马兰花》“第十一场——深山里”。

(4)人物对话。这是剧本的主干,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靠人物对话完成。

(5)背景交代。在剧本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用“背景交代”的方

式呈现,可放在对话前后,亦可放在对话过程中,用括号标示。 3.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探索童话剧本的语言表达特点。

(1)以拟人化方式呈现。因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动植物为主。 (2)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

- 42 -

(3)语言口语化,贴近生活实际。

(4)恰当运用标点符号,对营造氛围、烘托环境、塑造人物性格至关重要。 4.教师强调本次改写的重点要求: (1)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

(2)发挥想象,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描写。 5.互评自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习作,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同学的亮点,运用修

改符号反复修改,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6评选出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全班展示。可用角色朗读方式,也可用演出方式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剧本,在疑惑处或感兴趣处作上记号,准备交流。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先自选角色,再分头寻找感觉,酝酿情绪,感情朗读。两遍过后互相评议,亦

可变换角色再读。

3.探讨童话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发现剧本的体裁特点及一些创作规律,在生生互动

中基本把握住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为本单元“习作百花园”童话小剧本的改写作铺垫。

4.童话剧表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亦可自发组建剧组。淡化比赛结果,重在人人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

童话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领悟小剧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

25:《寻找幸运花瓣儿》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

吗?)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 43 -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抓住“我”的心理感受,理清文章线索:

(匆匆看了两眼)漫不经心→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失望与希望的相互交织更替→(情不自禁地

大叫一声)激动→茫然→深思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每次“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重点指导第15段、18~23段,28~30段的学习。

5“我”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幸运”的内

涵。

三、联系生活,感悟升华

1在作者的眼里,“幸运”指的是什么?

2在你的眼里,“幸运”又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积极、正确地引导。 3 老师提供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抄写。 四、回归文本,熟读成诵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或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 2教师总结。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

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乌丢丢的奇遇》等多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真正的幸运在等待着有资格享受的人。——斯维托尼乌斯

幸运的机会好像是银河,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是不明显的,但作为整体的出现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如果

具备了许多细小的必要元素,最终都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条件。——培根 幸运并非没有丝毫的恐惧与烦恼。——培根

教学反思:

26:《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很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