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 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2 第3单元《化学实验原理的探究及反应条件的控制》.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

c?SO4?

答案 -

c?CO23?

(2)Na2CO3 Na2CO3溶液中的c(CO23)大

(3)全部为2PbCO3·Pb(OH)2 为PbCO3和2PbCO3·Pb(OH)2的混合物 (4)①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时,26.7mg完全分解后最终固体质量应为22.3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

2

解析 (1)根据PbSO4(s)+CO23(aq)PbCO3(s)+SO4(aq)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则假设一成立;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假设一不成立 2c?SO4?-

(2)Na2CO3溶液中c(CO2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Na2CO3溶液中PbSO42-。3)较大,c?CO3?

转化率较大。(3)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另外两种假设。假设二:全部为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假设三:为PbCO3和2PbCO3·Pb(OH)2的混合物。(4)①因为PbCO3受热分解不产生水,而2PbCO3·Pb(OH)2受热分解产生水,所以可利用此不同设计实验方案。②△

因为PbCO3=====PbO+CO2↑,所以可以利用固体加热前后质量的改变量来确定结论。 3.(2015·安徽理综,28)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

-1

的Ba(NO3)2溶液中,

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

实验现象 结论 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1假设一成立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1中,在没有O2的条件下,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所以无沉淀产生;实

2

验2中SO2被NO3氧化成SO24,进一步与Ba结合生成BaSO4沉淀。

(2)实验1,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H2SO3HSO3+H),使溶液显酸性,随SO2的不断通入,pH值减小;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反应:3SO2+2NO3+2H2O===3SO2则通V1体积的SO2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 4+2NO+4H生成强酸,

+-+

(3)通过对比假设一的验证过程,可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

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中,若有白

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2(4)2H2SO3+O2===4H+2SO24;3H2SO3+2NO3===2NO↑+4H+H2O+3SO4,由此可知

氧化相同物质的量的亚硫酸,用O2氧化比用KNO3氧化产生的H浓度大。 答案 (1)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 (2) 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

23SO2+2NO3+2H2O===3SO24+2NO+4H (或3H2SO3+2NO3===2NO↑+3SO4+4H+

H2O) (3)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

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中,若有白

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4)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量的H2SO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本题部分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1.纳米CdSe(硒化镉)可用作光学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由Na2SO3和Se(硒,与S为同族元素)反应生成Na2SeSO3(硒代硫酸钠);再由CdCl2形成的配合物与Na2SeSO3反应制得CdSe纳米颗粒。流程图如下:

注:①CdCl2能与配位剂L形成配合物[Cd(L)n]Cl2 [Cd(L)n]Cl2===[Cd(L)n]2+2Cl;

[Cd(L)n]2Cd2+nL。

②纳米颗粒通常指平均粒径为1~100nm的粒子。 请回答:

(1)图1加热回流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口为________(填“1”或“2”)。

(2)①分离CdSe纳米颗粒不宜采用抽滤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 ②下列关于抽滤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滤纸应比漏斗内径略小,且能盖住所有小孔

B.图2抽滤装置中只有一处错误,即漏斗颈口斜面没有对着吸滤瓶的支管口 C.抽滤得到的滤液应从吸滤瓶的支管口倒出

D.抽滤完毕后,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水龙头,以防倒吸

2

(3)研究表明,CdSe的生成分成两步:①SeSO2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HSe;②HSe与Cd反

应生成CdSe。

完成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eSO23+________===HSe+________。

写出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冷凝管 2

(2)①抽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②AD

2(3)OH SO24 HSe+Cd+OH===CdSe+H2O

2.(2015·江苏,21)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表)。其实验步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