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轶:四至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徐轶:四至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比方“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就是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妈妈非要让我吃年糕,它是有吉祥的寓意在里边的。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常看起来不起眼的传统生活方式,实际上都有一些文化的含义在里边。

这个单元的习作,我们也是来写家乡的习俗。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或者是写他经历的活动,还可以去对某些他觉得不太妥当的一些习俗做一些批判,或者是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比方说我们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媒体讨论说有的地方女性不让上桌。即使是远道而来的儿媳妇儿,可能也不让上主桌吃饭,只能是女眷一起在小桌子上或者是在厨房。如果孩子对这样的习俗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可以在这个习作里边来发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切判断。就是在习作交流的基础上,探讨好的习俗如何去传承,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怎么去改进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

我想我们的孩子,有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这里边用的是如果怎么怎么样,你也可以怎么怎么样。老师们在读教材的时候,看到习作里面有这样一种表述的话,就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可选项。就是说有的孩子,如果他有兴趣,他就可以这样来做,作为一个选择。

非常巧,我们选择的这几篇文言文,都反映了古代的传统艺术,比如古琴、国画,还有围棋。那传统书法呢,我们在高年级有一个呈序列的安排。像低年级的书写提示,我们重在引导学生怎么写好字:先是笔画笔顺,然后是间架结构,然后行款整齐,等等。到高年级,我们有一些审美的、欣赏类的书写提示,就是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正好是五年级四次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最经典的书体,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受到美的熏陶。

在口语交际里边,我们引导学生“聊聊书法”。我们知道有很多孩子对书法是感兴趣的,自己练书法。有的孩子不练书法,他可以去搜集一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等等来了解。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既能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交流,对于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里边有一个活动,非常有意思。当时李亮老师在上个月的国家级培训里边,也举了这个例子。李亮老师说我们的这个“词句段运用”,他非常喜欢,说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教材的各处。当时听到我们受到这样的夸奖,我们也非常开心。因为我们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词句段运用”,去设计不同的题目。

那么这些题目背后的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类型的题目?一会儿呢,我还会举一些例子来跟老师们交流。这个里边,就是我们从词语的引申义和现在使用的含义出发,再去回溯它的本意,看它在戏曲里边的本意是什么。这

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活动。以前,我们往往就是去追溯本意,再来看现在怎么使用。这里我们给的这一系列,全都是出自戏曲的词语,比方“跑龙套”“唱白脸”。那小孩儿可能就想,自己平常在家里,爸爸妈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他用得很娴熟,但是他不知道“唱白脸”的来历。

如果他能回溯,去看一下“唱白脸”原来是这个意思,可能还会引发其他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我想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比方里面还有“花架子”“打圆场”等等,都是非常常用的词语。如果我们经常这样,一类一类地引导孩子深究词语的本意,去看看它的来龙去脉,我想里边不光是有文化的含义,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好处,就是以后学生在遇到词语的时候,可能不只是我们中年级说的,遇到词语就去理解它。他以后再遇到词语的时候,他可能都会有别样的感情,他就会去想一下,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成语到底是源自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