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PH2.0-3.5;c)果胶含量0.3-0.7%,d)室温?沸腾间的温度,50℃以下温度越低胶凝越快。也称糖—酸—果胶凝胶。 LM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

二价阳离子(如Ca2+);糖、酸可加速形成, 同时改善风味。 影响果胶形成凝胶的因素:

①果胶分子量,果胶分子量与之成正相关。 ②酯化度:一般酯化度越高越易胶凝。

③PH:当PH过小可能导致果胶水解、分子减短,凝胶能力下降。 ④温度:高温或加热时间长时,可使果胶凝胶能力下降。

利用果胶制作无糖果冻:通过酶法处理,纯化PE,果胶的甲酯化程度下降,形成低甲氧基果胶,从而产生许多-COOH,引入Ca2+,这样即使在低糖浓度时也可形成凝胶。

5答:淀粉改性: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酶处理),使原有的某些工艺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善(水溶性提高、粘度增减、凝胶稳定性增加、色泽等),称为淀粉的改性。

预糊化淀粉:以高于糊化点的温度(80℃以上)对糊化的淀粉浆液于老化前迅速脱水干燥成的粉状淀粉,即为预糊化淀粉。

应用特点:预糊化淀粉的冷水溶性:能迅速复水,不需加热,冷水即溶,亲水性强、易溶解易糊化。

磷酸淀粉:以磷酸处理淀粉,生成磷酸酯淀粉(50-60℃,DS为0-3。

应用特点:亲水性增强、粘度上升、透明度好、糊化温度较低、抗老化、抗冻结-解冻中的水分离析。

交联淀粉:同磷酸-酯化淀粉,当一个磷酸分子的几个官能团分别与相邻两个淀粉分子的各一个-OH酯化时即形成磷酸二酯淀粉,在相邻两个淀粉链之间形成了一个化学桥,这样的淀粉被称为交联淀粉。

应用特点:由于两链间的共价键而阻止了淀粉颗粒的正常肿胀或使肿胀速度减慢,增加了颗粒或淀粉糊的稳定性,交联度高,则对高温、低PH、机械搅拌等稳定,同时因分子变大,粘度增加,起增稠、稳定作用。

6答:α-淀粉酶:属于内切型淀粉酶,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但水解位于分子中间的α-1,4糖苷键的概率高于位于分子末端的;α-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中的α-1,6键,也不能水解相邻分支点的α-1,4键,由于在其水解产物中,还原性末端葡萄糖分子中C1构型为α-型,α-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速度较快,能将直链淀粉全部水解为麦芽糖、麦芽三糖及直链麦芽低聚糖;第二阶段速度慢,如酶量充分,最终水解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型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开相隔的β-1,4键,

顺次将它分解成两个葡萄糖基,同时发生尔登转化作用,最终产物是β-麦芽糖,所以也称为麦芽糖酶。

β-淀粉酶能将直链淀粉全部水解;如淀粉分子由偶数个葡萄糖单位组成,最终水解产物全部为麦芽糖;如淀粉分子由奇数个葡萄糖单位组成,最终产物除麦芽糖外还有少量葡萄糖;但β-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α-1,6键,也不能跨过分支点继续水解,所以水解支链淀粉是不完全的,残留下β-极限糊精;

葡萄糖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糖苷键,顺次切下每个葡萄糖单位,生成葡萄糖。

7答:①糖的溶解度:果糖>蔗糖>葡萄糖>乳糖,一般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果汁、蜜饯类食品利用糖作保存剂,需要糖具有高溶解度以达到70%以上的浓度才能抑制酵母、霉菌的生长。室温下果糖浓度达到70%以上,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葡萄糖仅约50%的浓度,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只有在提高温度以增加溶解度的前提下葡萄糖才具有较好的贮藏性;其它溶解度低的糖可与果糖混合使用,达到增加溶解度的效果。

②糖的结晶性:蔗糖、葡萄糖易结晶,果糖、转化糖不易结晶。越纯的糖越易结晶,而不纯的糖则因结构差异结晶困难些。淀粉糖浆是混合糖,不易结晶。生产硬糖果时,不能单独使用蔗糖,否则,冷却后结晶易碎裂,可加进一定量的淀粉糖浆(30-40%,无果糖、不吸湿),糊精可增加韧性;或采用加有机酸的方法促蔗糖部分水解生成转化糖,但不如加淀粉糖浆的好,因为当有果糖时吸湿性加强。

③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不同种类的食品对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的要求不同:如硬糖果要求吸湿性低,避免吸湿溶化,以蔗糖为宜;软糖果则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干缩,可用转化糖和果葡糖浆;面包、糕点类需要保持松软,也可用转化糖和果葡糖浆。原则是:干燥食品宜用吸湿性差的糖,象乳糖适合于咖啡、饼干类;而松软湿润的食品则要用保湿性强的糖。 ④糖的冰点降低:糖液较纯水溶液冰点下降。浓度高、分子量小的下降多。生产雪糕类食品,使用混合糖(低转化度的糖浆-分子量较大,和蔗糖),可减少冰点的降低-有利于节电、同时增加细腻感和粘度。

8答:膳食纤维: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非淀粉类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按水溶性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①持水性与通便功能: ②解毒作用与抗癌: ③防止糖尿病:;

④吸附有机分子与预防心血管疾病: ⑤减肥:

9答:澄清果汁变浑浊的原因:

①微生物污染;

②果蔬汁澄清时,果蔬汁中的悬浮颗粒及容易沉淀物未充分除去,杀菌后在储藏过程中继续沉淀;

③加工用水未达到饮用水的要求,并与果蔬汁的某些物质产生反应;

④果蔬汁对设备、罐内壁有腐蚀作用,使果蔬汁中金属离子增加,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物质反应产生沉淀;

⑤色素及分解产物使饮料产生沉淀; ⑥调配时使用的糖及其他添加剂质量差; ⑦香精的水溶性低及添加量过大;

10答: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①供给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的最经济、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4Kcal(=16.8KJ/g)热能被人体利用 ②构成机体: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③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其它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密切相关: A 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B 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

④碳水化合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物可增加肝糖原的贮存,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少受化学药品的毒害。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碳水化合物的一般摄入量占所需总热能的60-70%为宜。 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如果碳水化合物充足,有足够的能量满足膳食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等代谢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就不需要动用蛋白质分解氨基酸来提供能量,等于增加了体内氮的储留,减少了蛋白质作为热能的消耗,这种作用称为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protein sparing action)。

碳水化合物抗生酮作用: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脂肪代谢产生酮症的作用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

四、应用题

1答:交联淀粉可满足耐高温、耐酸的要求。

2 答:蔗糖最合适做不易吸潮的咖啡伴侣粉末;果糖适合做货架期长的保健型蛋糕。 3 答:偏光显微镜法(观察双折射的消失)、粘度法(通过粘度的变化)、量热法等。 4答:属于低甲氧基果胶。

5答:方便面采用了糊化工艺,生成了预糊化淀粉,而生挂面没有,所有方便面用热水一泡就软,而生挂面不可以。

6 答:在冷水中由于水的温度低,导致大米淀粉难以糊化而不能煮熟; 少量水煮由于水的量少,从而使淀粉糊化不彻底,所以难以煮熟。

7答:来源于焦糖化反应。

8答:因为糯米中所含淀粉主要是支链淀粉,难以老化。 9答:阿拉伯胶:来自阿拉伯胶树等植物。 琼胶:来自石花菜藻等红海藻植物。 卡拉胶:来自于鹿角藻等红藻类植物。 褐藻胶:主要来自褐藻(海带)。

黄原胶:主要来自甘蓝黑腐病黄单胞细菌。 壳聚糖:节肢动物外壳、真菌、藻类的细胞壁。 魔芋葡甘聚糖:来源于魔芋。

第5章 脂类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同质多晶现象 2、调温处理 3、烟点 4、闪点 5、着火点 6、固体脂肪指数 7、油脂的塑性 8、抗氧化剂 9、定向酯交换 10、活性氧法 11、皂化值 二、填空题

1、常见的食物油脂按不饱和程度可分为()()和()。

2、干性油的碘值();半干性油的碘值();不干性油的碘值()。 3、对油脂而言,其凝固点比熔点()。

4、对油脂而言,其烟点一般为(),闪点一般为(),着火点一般为()。 5、油脂氧化的第一个中间产物为()。

6、根据油脂氧化过程中氢过氧化物产生的途径不同可将油脂的氧化分为:()、()和()。 7、油脂酸败的类型有()、()和()。 8、大豆制品的腥味是由()所致。

9、顺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反式脂肪酸(),共轭脂肪酸比非共轭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比结合的脂肪酸()。

三、回答题

1、油脂的Sn结构是指什么结构?举例说明。

2、天然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否都可以用n(或ω)速记法表示?为什么?用n(或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