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培训考题整理(免费下载)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评上岗证培训考题整理(免费下载)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完整的环评上岗培训题

一、 填空题:

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专项性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主体、受体、效应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0、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 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是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 影响识别 基础上得到的

13、风和湍流 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 烟尘、粉尘、SO2 。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 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

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17、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为人耳的 痛阀,其指标为20Pa。

18、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 二噁英类,控制其生产是通过对 初始阶段、高温分解阶段和后期合成阶段三个阶段。

19、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500米 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 总氮、总磷

21、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 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22、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23、建设项目环评常用的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有:矩阵法和清单法。

24、大气稳定度分级: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

25、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声压为630pa,其声压级为150dB,声压为0.002pa,其声压级为40dB。 26、环境容量定义: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27、监测数据的“五性”: 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8、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稳定层底的高度就是混合层高度。

29、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 网格法

30、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 物料衡算、实测法、经验计算法

31、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

32、 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 :预处理工艺 、控制二噁英的形成 33、 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 DO-BOD

34、水的自净机制分为: 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

Page 1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35、 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内容: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基本水平

36、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38、“十五”期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为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

39、为了解大气污染方向及各方位收污染几率,在极坐标中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应绘制风向玫瑰图。

40、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统计主要进行平均值、超标率、超标倍数三项统计计算。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

41、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42、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43、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44、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 等效连续A声级。

45、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对象主要为(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

46、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47、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48、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49、大气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0、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 51、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

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作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53、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1.3),可视为(弯曲河流)。 54、 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条件。

55、 夜间瞬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56、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57、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58、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59、 气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和(高空气象)资料分析。

60、 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至(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61、 环境质量评价按不同的时间阶段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后评价)。

62、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三类地区要做水土保持方案。 二、 选择题(不定项)

Page 2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1、水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统计的方法(平均值统计、超标率统计、超标倍数统计) 2、十五期间总量控制因子(烟尘、SO2、氨氮、COD、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 4、污染源调查的方法(详查和普查)

5、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原则(1.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的影响越大,要求影响评价做得越仔细,评价等级就越高。2.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要求越严,则对外界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因此,相应地对评价工作的要求越高,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

6、均匀混合断面定义:当污染物在断面上任意一点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5%时,可认为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该段面称为均匀混合断面。

7、大气监测点位数量:(一级评价项目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不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不少于1-3个)

8、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单位为dB(A)。 9、听阈:(2×10-5Pa)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国家环保总局)

11、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12、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13、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专项规划) 14、安全填埋场距离居民区距离(800米) 15、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白天) 16、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S-P模型

17、生态调查的主要对象: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技术状况; 18、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绿化工程) 19、噪声叠加::L1+2=10lg[10L1/10+10L2/10] 20、判别大河流的标准 ≥150m3/s

21、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

22、生态系统的特点: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性

23、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2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范围:20~50m2公里 25、水现状调查的时间: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26、飞机发动机处声压为630Pa,转化为(150) db 27、大气污染因子选择一般不宜多余几个(5个)

28、下列那些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 29、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最差)因子 30、检测限与测定下限的关系(3倍)

31、河流弯曲系数(≤1.3)可视为顺治河流。 32、小风的风速范围(0.5-1.5)

33、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能源资源利用指标)

34、大气边界层参数主要用于什么地形的项目观测(复杂地形一、二级评价项目) 35、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 氨氮)

36、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37、脑力劳动时最大允许噪声和睡眠时候的理想噪声值(60dB,30 dB) 38、声压级为0.002,其声压级等于多少dB(40) 39、机场噪声二类区域是指:(除一类以外的区域) 40、 地表水划分为几类(5)

Page 3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41、 混合断面定义(5%)

42、属于推荐性的环境标准有(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43、清洁生产最首要的是(源消减) 44、复杂地形指(除了平原)

45、危废垃圾场主要潜在污染对象(地下水)

46、植物调查草、灌、乔样方大小(1m2、10 m2、100 m2) 47、风险评价定义:事故发生时候污染物排放量(最大) 48、不同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极值法)

49、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中,污染物产生指标有: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50、确定和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很多,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测量的方法有:示踪剂法、平移球法。

51、大城市、列为环境保护重点的中等城市,其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次数为:每季度最末一个月测量。 52、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地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53、在河流环境水文条件调查时,当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平直河流。

54、危险废物焚烧装置二燃室温度控制指标为≥1100℃;医疗废物焚烧装置二燃室温度控制指标为≥850℃。

55、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dB。

5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照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57、从生态角度分析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

58、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59、标准的分类。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执行。

6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时,评价范围(10-14km)。

6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62、水质复杂的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

6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值 一类区域小(≤70dB(A))

64、人耳的听阈(2×10-5pa)、痛阈(20pa)、声压级计算(Lp=20LgP/P0)

65、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级评价的划分原则: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显著增高(增声级增高量达5~10db(A))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66、国家“十五”期间水质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

67、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TSP、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

68、日排水量100-500t的排污单位,总量监测采用的方法:监测与统计相结合。

69、噪声常规监测项目: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白天)。 70、零维水质模型应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持久性污染物(题目选项非持久性污染物,故不选)

71、大气湍流水平扩散参数的测量方法:示踪剂法和平移球法 72、植被的样方调查,灌木样地在(10m2)以上。

73、生态影响的特点:累积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74、一般情况下DO最高不能超过(14.6mg/L)。

75、腐蚀性鉴别值规定(PH大于等于12.5或PH小于等于2.0时),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Page 4 of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