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能达到200万吨,乙烯与炼油的产能比从“十一五”末期的1:70提高到目前的1:45,乙烯产量从“十一五”末期的86.7万吨(全国排名第8)提高到2015年的160.5万吨(全国排名第3),成品油绝大部分已升级到国Ⅴ标准。

化学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46.8%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49.0%,提高了2.2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产品产量得到提升,其中PTA产量跃升为全国第一位,大连市成为全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5年,全省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0.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农药、染料、颜料、涂料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调整优化,以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取得一定突破。 2.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我省石化行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到2015年底,全省石化行业共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十二五”时期,石化行业获得省政府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种产品,二等奖14种产品,三等奖20种产品,大连化物所开发的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形成了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 5 -

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深入。

3.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稳步开展。“十二五”时期,我省引进了西班牙戴纳索、台湾长春化工、台湾联成化学、江苏恒力集团等多家国外省外石化企业到辽宁投资建厂;福佳〃大化引进了世界领先的法国Axens的芳烃技术,盘锦和运引进了俄罗斯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生产工艺;沈阳和平轮胎收购了加拿大COMA公司和英国KRT公司以拓展欧美市场,奥克股份在山东、广东、南京、武汉等多地布局,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产能达到百万吨,位居全球前列。

4.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5年,全省14个重点石化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851亿元,年均增长13%,与全省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十一五”末期的37:100提高到了“十二五”末期的70:100。其中,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建成了6个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4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点石化及精细化工园区。其中,2012年辽东湾新区石化产业园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列为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2012年盘锦塑料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沈阳化学工业园被工信部列为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4个典型化工园区之一。

5.两化融合程度不断深入。到“十二五”末期,超过90%的

- 6 -

石化企业应用了集散控制系统(DCS),大中型石化企业中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大部分企业采用了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部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推进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系统建设。北方华锦集团被列为国家“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014年中石油集团公司率先在大连石化完成了APS2.0试点工作;2015年沈阳化工集团新上线B1管理系统,形成供销、生产、安全环保、绩效考核等“大数据库”,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发展面临着低增长、低效益的严峻挑战。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下游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企业成本负担加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省石化行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工业增加值增幅2015年比2011年回落了9.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呈现逐年回落态势,2014年同比开始下降,2015年大幅下降;行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2014年仅实现微利,2015年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2.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我省石化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总体上呈现“油头大、化身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状况。石油加工产品以成品油为主,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60%,炼化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乙烯产量与原油加工量比仅为2.5%。化学工业发展仍然滞后,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低

- 7 -

于全国平均水平29.7个百分点;传统产品多,新产品少;中低端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三大合成材料以通用型为主,化工新材料发展缓慢,精细化学品以传统产品为主。 3.企业创新投入少,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我省石化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高,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研发投入仅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高端石化产品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缺失严重。虽然我省科研院所实力较强,但企业研发需求和高校研发资源对接不畅,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约为10%。 4.园区发展还有待加强和提升。石化园区是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部分园区由于资金、土地等要素供应不足,影响了园区规划实施,导致基础设施、公用工程等建设滞后,对服务入园企业和招商引资影响很大;部分园区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趋同,产业特色不显著,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园区缺乏高端化工专业人才,难以引领园区的发展。

5.体制机制存在一定制约。我省石化产业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还未完全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产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占我省行业相当比重的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较重,大而全、包袱重、人员多、成本高;央企和地方缺乏常态化沟通机制,掌握上游原料资源的央企对地方石化产业带动作用并不是很大;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