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案: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0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案: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应用

①指南针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北宋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②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提到“火药”。 (2)使用

①唐末宋初用于军事,出现了火药箭、火炮等;北宋时还发明了火箭、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的三种火药配方;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②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③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准备了条件。 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1)出现: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代表作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2)进步

①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术。

②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旌德县志》是他用这种方法印制的代表作品。 ③明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较多使用。 ④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3)影响

①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德国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而制成金属活字)。 ②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

1.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地位与影响

(1)地位:13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2)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三、巩固练习

1.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 A. 强调“大一统” B. 推崇法的作用 C. 主张顺应自然 D. 相信天人感应

2.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

A. 启发诱导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

3.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4. 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韩非子 C. 庄子 D. 荀子

5. 有学者认为:“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汉代对儒家学说中的道德准则的“修改和润色”指

的是( )

A.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三纲五常” D. 春秋“大一统”

6.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① 仁者爱人 ②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下列思想最能体现继承和发展关系的是( )

A. 克己复礼——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人感应 C. 格物致知——致良知 D. 人伦者,天理也——穿衣吃饭即是天理 8.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

A. 程朱理学 B. 阳明心学 C. 李贽“异端” D. 经世致用思想 9. 下列儒家先哲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致良知、知行合一。 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丁:制天命而用之。 A.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荀子 B.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C.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10.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梁启超

11.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 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12. 下列是一组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描述,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五辆爱看的纸质的书

B.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C. 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D.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13.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14. 右图为明朝徐渭所画《黄甲图》,这是中国文人画中的精品。此画( ) ① 讲究色彩绚丽 ② 强调表现个性 ② 讲究借物抒情 ② 追求神韵意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 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

16.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A. “民本”学说 B. “天人感应”学说 C. 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