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5年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谈话:

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 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2)第6题:

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探究减法的性质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探索发现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3题。

提问: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追问:观察表格,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运算律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 46+(59+54) 2.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3)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板书)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 =23×30 =690(人)

(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①18×5×2 18×(5×2) ②13×25×4 13×(25×4) ③24×(125×8) 24×125×8

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b×c)(板书)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5×2”的积;第二小题,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然后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验算,指名板演。

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