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睛】本题是对一次函数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像和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一组邻边相等矩形是正方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详解】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等腰梯形,故A选项错误;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也可能是一般四边形,故B选项错误;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等腰梯形,故C选项错误. D、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需熟练掌握各特殊四边形的特点.

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6,第三边长是方程x2?8x?15?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1 【答案】C 的B. 12

C. 13

D. 11或13

【解析】 【分析】

先解方程求出第三边,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然后求出周长即可. 【详解】解:x2?8x?15?0

?x?3??x?5??0

x1?3,x2?5,

∵2+3<6,则x=3舍去, ∵2+5>6,则x=5成立, 则周长为2+5+6=13, 故选C.

) 【点睛】本题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考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CD的中点,连接OE,若AB?4,?BAD?60?,则△OCE的面积是( )

A.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23 C. 2 D.

3 由已知条件可求出菱形的面积,则△ADC的面积也可求出,易证OE为△ADC的中位线,所以OE∥AD,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CE的面积. 【详解】解:过点D作DH⊥AB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AO=CO, ∴AB=BC=CD=AD, ∵∠BAD=60°, ∴DH=4×3?23, 2∴S菱形ABCD=4?23?83, ∴S△CDA=

11 S菱形ABCD=?83?43, 22∵点E为边CD的中点, ∴OE为△ADC的中位线, ∴OE∥AD, ∴△CEO∽△CDA, ∴△OCE的面积=故选:D.

11 S△CDA=?43?3,

44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断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能够证明OE为△ADC的中位线进而证明△CEO∽△CDA是解题的关键.

10.学校与图书馆在同一条笔直道路上,甲从学校去图书馆,乙从图书馆回学校,甲、乙两人都匀速步行且同时出发,乙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60米/分钟 C. 点A的坐标为(38,1400)

B. 乙的速度是80米/分钟 D. 线段AB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

y?40t(40剟t6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信息,甲60分钟行驶24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得甲的速度;由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2400÷24=100米/分钟,减去甲的速度得出乙的速度,再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求出乙从图书馆回学校的时间即A点的横坐标,用A点的横坐标乘以甲的速度得出A点的纵坐标,再将A、B两点的坐标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线段AB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

【详解】解:A、根据图象信息,甲的速度为2400÷60=40米/分钟,故A选项错误;

B、∵甲从学校去图书馆,乙从图书馆回学校,甲、乙两人都匀速步行且同时出发,t=24分钟时甲乙两人相遇,

∴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2400÷24=100米/分钟, ∴乙的速度为100-40=60米/分钟,B选项错误; C、乙从图书馆回学校的时间为2400÷60=40分钟,

40×40=1600,

∴A点的坐标为(40,1600),故C选项错误; D、设线段AB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y=kt+b, ∵A(40,1600),B(60,2400),

?1600?40k?b∴?,

2400?60k?b?解得:??k?40,

?b?0t60),故D选项正确; ∴线段AB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y?40t(40剟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读懂题目信息,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1.在函数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x?1【答案】x?1 【解析】 【分析】

x?2中分母不为0,则x-1≠0,解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x?1x?2【详解】在函数y?中分母不为0,

x?1在函数y?则x-1≠0,即x≠1, 故答案为:x?1.

【点睛】本题是对分式有意义的考查,熟练掌握分母不为0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在Rt△ABC中,已知∠C=90°,∠A=30°,BC=1,则边AC的长为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由在Rt△ABC中,∠C=90°,∠A=30°,BC=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