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间隙固溶体中溶质浓度较高,则溶质所占据的间隙越多,供扩散的空余间隙越

少,即Z值越小,越容易导致扩散系数的降低。

7-10以空位机制进行扩散时,原子每次跳动一次就相当于空位反向跳动一次,

并未形成新的空位,而扩散活化能中却包含着空位形成能,此说法正确吗?请给出说明。

1. 答:略

2. 答:1.1×10-5mol/m3 3. 答:D=3.6×10-12m2/s 4. 答:根据表中数据,以-ln

,求D为2.33×10-7m2/s

5. 答:低温时,以杂质扩散为主,ZnCl2的加入对Na离子的扩散能力有扩散作用,而对氯离子的扩散能力影响不大,在高温条件下,本征扩散为主要形式, ZnCl2的加入影响可忽略. 6. 略 7. 答:①Q=48.9kJ,D0=0.39cm2/s

②质点处于其他质点作用的三位势阱中作周期性振动,若要摆脱其他质点的束缚,必须具有克服势阱作用的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激活能,激活能包括迁移能和缺陷形成能.

③D∝PS2-1/4,硫分压越小,D越大,硫分压增大,D减小. 8. 答:面心立方(fcc),

=

,P=

,D=

,体心立方(bcc),D=

对x2作图,得一直线,求斜率K,t=360000s,D=

9. 答:①扩散流的产生需要一个推动力,但在宏观上不存在扩散流,只要有一定温度,原子之间存在杂乱无章的自扩散.

②当有外力作用,如处于电场中,扩散流量不为零,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扩散流量为零.

③晶界上原子所受束缚力低,其能量/振动频率搞,迁移能力强,其原子迁移到内部相党羽空位的反向扩散,不仅存在扩散,其扩散能力还比内部强. ④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

10.答:不正确。扩散系数是宏观值不是单个原子跳动机理的简单叠加。

第八章 固相反应

8-1 MgO和SiO2固相反应生成Mg 2SiO4,反应时扩散离子是什么?写出界面反应方程。

8-2 MoO3和CaCO3反应时,反应机理受到CaCO3颗粒大小的影响。当MoO3 :CaCO3

=1:1,MoO3的粒径r1为0.036mm,CaCO3的粒径r2为0.13mm时,反应是扩散控制的;而当CaCO3 :MoO3=15:1,r2<0.03时,反应由升华控制,试解释这种现象。

8-3 试比较杨德方程和金斯特林格方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8-4当测量氧化铝-水化物的分解速率时,发现在等温试验期间,质量损失随

时间线性增加到50%左右,超过50%时,质量损失的速率就小于线性规律。线性等温速率随温度指数地增加,温度从451℃增大到493℃时速率增大10倍,试计算激活能,并说明这是一个扩散控制的反应?还是一般反应或是界面控制的反应。

8-5 平均粒径为1μm的MgO粉料与Al2O3粉料以1:1摩尔比配料并均匀混合。

将原料在1300℃恒温3600h后,有0.3mol的粉料发生反应生成Mg Al2O4,该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试求在300h后,反应完成的摩尔分数以及反应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

答:扩散离子是Mg2+和Si4+,界面反应方程为:

Si4++4MgO

g 2++SiO4 Mg2SiO4+Si4+ Mg2SiO4+2 Mg2+

2.答:当MoO3的粒径r1为0.036mm,CaCO3的粒径r2为0.13mm时, CaCO3颗粒大于MoO3,反应由扩散控制,反应速率随着CaCO3颗粒度减小而加速,当r2

4.答:1):. 由阿累尼乌斯公式: K=Aexp(-Q/RT)得:

Q=R In k2/k1 (T1T2/T2-T1)=In10 *R*776*724/(493-451)=257.189KJ/mol 故反应激活能为257.189kJ/mol

2):此反应为热分解反应,反应是在反应物与产物层的界面处进行的。由题中

所述,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质量损失速率小于线性规律,由此可推测该

反应由扩散控制,即后期由于反应物表层已被先前生成的大量产物层所包裹,导致新产生的气体无法扩散到外界去,从而减缓反应进行。 5.答:由于该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且粉料可视为均状大小球形,故用金斯

特林格方程得: 1-2/3G-(1-G)2/3 =kt

由题中所给条件;t1=3600h G1=0.3/(1+1)=0.15 代入得K=7.45×10-7 所以当 t2=300h时,G2=0。045 令 G=1,则T=1/3k=4.47×105 h

第九章 相 变 9-1 名词解释: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玻璃析晶、玻璃分相、均态成核、非均态成核、马

氏体相变、亚稳分解、不稳分解。

9-2 为什么成核生长机理的相变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过冷或过热,相变才能发生,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冷,什么情况下需要过热?一般物质具有的最大成核速率的过冷度应该如何求得?

9-3 当一个球形晶核在液态中形成时,其自由能的变化△G=4πr2γ+

4/3

r3△GV。式中r为球形晶核的半径;γ为液态中晶核的表面能;△GV为单位体积晶核形成时释放的体积自由能,求临界半径rk和临界核化自由能△Gk。

8-4如果液态中形成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晶核时,其自由能△G将写出什么形

式?求出此时晶核的临界立方体边长ak和临界核化自由能△Gk,并比较球状晶核时,哪一种形状的△G值更大,为什么?

9-5由A向B转变的相变过程中,单位体积能变化△GV在1000℃时为-419J/cm3,

在900℃时为-2093J/cm3,设A-B间界面能为5×10-5J/ cm3,求:

(1) 在900℃和1000℃时的临界半径; (2) 在1000℃进行相变时所需的能量。

π

9-6试从热力学、动力学和形貌等方面比较亚稳分解和不稳分解这两种分相过

程的特点。

9-9某物质从熔体析晶,当时间分别为1s和5s时,测得晶相的体积分数分别

为0.1%与11.8%,试用Vβ/V=1-exp(-Ktn)式计算Avrami指数及其速率常数K。

9-10如果直径为20μm的液滴,测得成核速率IV=10-1S-1cm-3,如果锗能够过

冷227℃,试计算锗的晶-液界面能?(TM=1231K,△H=34.8kJ/mol,ρ=5.35g/cm3)

9-11举例说明相变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1. 答:略 2. 答:

,当

,过热,过冷度

为扩散活化能.

3. 答:

4. 答:

, ,

,显然立方体晶核形成

5. 答:900℃,

×10-17J

6. 答:略

9. 答:n=3,K=10-3 10. 答: 11. 答:略

第十章 烧结过程 10-1名词解释:

熔融温度、烧结温度、烧结、烧成、液相烧结、固相烧结、晶粒生长、二次

再结晶、晶粒极限尺寸、晶粒平均尺寸。

,过冷;当

,

,

较大.

,球形晶核

=4.778?, 1000℃,

=2.387nm,

10-2烧结的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典型的传质过程?

10-3若固-气界面能为0.1J/m2,如果用直径为1μm的粒子组成压块的体积为

1cm3,试计算由烧结推动力而产生的能量是多少?

10-4设有粉料粒度为5μm,若经2h烧结后,x/r=0.1。如果不考虑晶粒的生

长,若烧结至x/r=0.2。并分别通过蒸发-凝聚;体积扩散;粘性流动;溶解-沉淀传质,则各需要多少时间?若烧结8h,则各传质过程的颈部增长x/r又是多少?

10-5如上题粉料的粒度改为16μm,烧结至x/r=0.2,各传质需要多少时间?

若烧结时间为8h,各个过程的x/r又是多少?从两题计算的结果,讨论粒度与烧结时间对四种传质过程的影响程度?

10-6下列过程中,哪些能使烧结强度增加,而不产生致密化过程?试说明理由。

(1) 蒸发-凝聚(2)体积扩散(3)粘性流动(4)晶界扩散(5)表面扩散(6)溶解-沉淀。

10-7制造透明Al2O3材料时,原始粉料粒度为2μm,烧结至最高温度保温0.5h,

测得晶粒尺寸10μm,试问若保温时间为2h,晶粒尺寸多大?为抑制晶粒生长加入0.1%MgO,此时若保温时间为2h,晶粒尺寸又有多大? 10-8晶界遇到夹杂物时会出现几种情况,从实现致密化目的考虑,晶界应该如

何移动?怎样控制?

10-9在烧结时,晶粒生长能够促进坯体致密化吗?晶粒生长会影响烧结速率

吗?试说明之。

10-10影响烧结的因素有哪些?最易控制的因素是哪几个?

1.答:名词解释略。 2.答:略。

3.答:烧结推动力而产生的能量是0.6J。提示,先算出粒子个数,再算出气固界面消失的面积。

4.答:根据查得各传质方式公式可得: 时间分别为16h,64h,8h,128h,若只烧结8h,则X/R分别为0.1×41/3,0.1×4 1/5,0.2,0.1×41/6。 5.答:略 6.答:略。 7.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