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同步)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体解剖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同步)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3与第4腰椎棘突之间,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6.颈椎:椎体小而椎孔较大,横突上有横突孔,第二至第六颈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关节突的关节面近似水平位。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故称为寰椎,其前弓后面有齿突凹。第二颈椎椎体上有齿突,又称为枢椎。第七颈椎棘突长,称隆椎,可作为椎骨计数标志。胸椎:有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并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腰椎:椎体较大,棘突呈方形板状,几乎水平伸向后方,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7.相邻椎骨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①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是椎体间最主要的连结。它包括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两部分。②韧带:可分长韧带和短韧带两部分。长韧带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后面;棘上韧带是连结于各棘突尖端的纵行韧带,此韧带向上至颈部扩展成项韧带,附着于枕骨。短韧带有连结相邻椎弓板之间的黄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横突间的横突间韧带。③关节突关节:是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属平面关节。

8.椎间孔是由相邻两个椎骨之间上位椎骨的椎骨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骨上切迹及其间的连结韧带构成,其中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行。

9.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脊柱从侧面观察,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10.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胸骨及其他们之间的连结组成。胸廓具有支持、保护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11.硬膜外麻醉时,穿刺针头进入硬膜外腔需经过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等结构。

12.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有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掌骨(5块)、指骨(14块)。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下肢带骨有髋骨;自由下肢骨有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距骨、跟骨、骰骨、三块楔骨、足舟骨)、跖骨(5块)、趾骨(14块)。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3部分。成人的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椎愈合而成),1块尾骨(由4~5块尾椎愈合而成)。肋共有12对,胸骨1块。

13.肩关节由肱骨的肱骨头与肩骨胛的关节盂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盂周缘有盂唇附着,可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部和后部都有肌腱加强,有保护肩关节和防止脱位的作用,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腱的长头腱通过,但关节囊的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腱加强,是肩关节的薄弱处,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往往向关节囊的前下方滑脱。 肩关节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属于球窝关节,可作三轴性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内收、外展运动,垂直轴上的旋内、旋外运动。此外,还可作环转运动。

14.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①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②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上端关节凹组成;③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三个关节共同包裹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分别形成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此外,在桡骨环状关节面周围还有桡骨环状韧带。肱尺关节属滑车关节,可在冠状轴上作屈和伸运动。肱桡关节形态上虽属球窝关节,但因受肱尺关节的限制,只能作屈、伸和旋前、旋后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属于车轴关节,只能作旋转运动。 15.前臂骨间连结包括:①前臂骨间膜:连结于尺骨和桡骨的骨间缘之间;②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和尺骨的桡切迹构成;③桡尺远侧关节:由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作关节

头,与桡骨的尺切迹共同构成。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为一个联合车轴关节,其运动是通过桡骨头和尺骨头的中心连线作旋前和旋后运动。运动时,桡骨头在原位旋转,桡骨下端携带手围绕尺骨头旋转。桡骨旋转到尺骨前方的运动称旋前,此时,桡骨与尺骨交叉,手背朝前;反之,桡骨转回到尺骨外侧,两骨并列(解剖学位置),手背向后的运动,称旋后。

16.桡腕关节(又名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成的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桡腕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17.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骨连结构成。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界线是由骶胛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界线以上较宽大的为大骨盆,界线以下为小骨盆。小骨盆有上下两口。骨盆上口由界线围成;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上下口之间的腔称骨盆腔,容纳盆腔脏器。女性盆腔是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

骨盆的性别差异:在人类的全身骨骼中,性别差异以骨盆最为显著。女性骨盆的特点主要与妊娠和分娩功能有关,这种差别,约在10岁以后,才逐渐显著。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差别如下: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宽,上口近于圆形较宽大,小骨盆腔呈筒状,骨盆下口的耻骨下角也较大(90o~100o),这些特征与分娩功能有关。

18.答: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髋臼周缘附有髋臼唇,加深关节窝,股骨头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关节囊坚韧而厚,股骨颈除后面的外侧部外,都包在关节囊内。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位于囊前壁的髂股韧带最为强大。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股骨头凹与髋臼之间,内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髋关节是典型的杵臼关节,可作多轴运动,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19.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关节囊宽阔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位于前壁的髌韧带尤为强大,两侧分别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后壁有腘斜韧带。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它们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前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向后移位。位于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分别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两半月板内缘较薄而游离,外缘较厚连于关节囊。半月板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并在运动时起缓冲作用。膝关节属于屈戌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时,还可作轻度的旋转运动。 20.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副韧带加强。内侧为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较坚韧,外侧韧带为三个独立的韧带,均较薄弱。踝关节属屈戌关节,能作背屈(伸)和跖屈(屈)的运动。

21.脑颅骨有8块: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各一块,颞骨和顶骨各一对,它们共同围成颅腔。面颅骨共有15块: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共12块;不成对的3块,即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22.新生儿颅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较快,而咀嚼功能尚未发达,因此脑颅大于面颅,其比例为8:1(成人为4:1)。新生儿的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大,在颅顶各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充填,称为颅囱。最大的囱位于矢状缝的前端,呈菱形,称为前囱(额囱),生后1~2岁时闭合。在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有三角形的后囱(枕囱),生后不久就闭合。

23.骨性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上、中、下鼻道。其中上、中鼻甲为筛骨部分,下鼻甲为独立的下鼻甲骨构成;上鼻道有筛窦后群的开口,中鼻道有额窦、上额窦及筛窦前、中群的开口,下鼻道有鼻泪管的开口。

24.颅前窝:筛板上有筛孔(有嗅神经通过)。颅中窝:视神经管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眶上裂有动脉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和眼上静脉通过;破裂孔有颈内动脉通过;圆

孔有上颌神经通过;卵圆孔有下颌神经通过;棘孔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颅后窝:枕骨大孔(有脊髓和脑移行处);舌下神经管(有舌下神经通过);内耳门(有前庭神经、面神经和迷路血管通过);颈静脉孔(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通过)。

25.通过视神经管和眶上裂与颅中窝相交通;通过眶下裂与颞下窝和翼腭窝相交通;通过眶下管、眶下孔与面部相交通;通过鼻泪管与鼻腔的下鼻道相交通。

26.颞下颌关节又名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前后松弛,外侧有韧带加强,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左、右侧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所以它们是联合关节。下颌关节可作上提、下降、向前、向后以及侧方运动。

【练习题】 ◇A1型题

1.肌的形态分类不包括E

A.长肌 B.短肌 C.扁肌 D.轮匝肌 E.开大肌 2.肌的辅助结构是 E

A.腱膜 B.肌腱 C.腱划 D.肌膜 E.腱鞘 3.滑膜囊 E

A.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 B.多位于肌腱和骨摩擦处 C.可与关节腔相通 D.内有滑液,起减少摩擦的作用 E.以上都对 4.有关肌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

A.骨骼肌又称随意肌 B.每块肌是一个器官 C.肌的血液供应受阻引起瘫痪 D.每块肌都是由肌腹和肌腱二部分组成 E.肌有血管和神经 5.有关肌的辅助结构哪项不正确 C

A.肌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B.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 C.深筋膜与肌间隔没有关系 D.供应腱的血管和神经行经腱系膜 E. 腱鞘有两层结构 6.不属于咀嚼肌的是B

A.咬肌 B.颊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颞肌 7.咀嚼肌叙述错误的是A

A.咬肌、颞肌和翼外肌上提下颌 B.咬肌、颞肌和翼内肌上提下颌 C.翼外肌一侧收缩拉下颌向对侧 D.翼外肌双侧收缩拉下颌向前 E.颞肌后部纤维使下颌后退 8.咬肌描述错误的是 E

A.起自颧弓下面和内面 B.止于下颌角外面 C.收缩时上提下颌骨 D.参与咀嚼运动 E.由面神经支配

9.一侧翼内肌收缩可使下颌骨 B

A.上提并向同侧运动 B.上提并向前运动 C.上提并向后方运动 D.下降并向同侧运动 E.下降并向对侧运动 10.颏舌肌描述错误的是 C

A.是主要的舌外肌 B.起于下颌骨的颏棘 C.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同侧 D.两侧同时收缩使舌尖伸向前下方 E.受舌下神经支配 11.胸锁乳突肌 A

A.为颈部浅层肌 B.止于下颌角 C.止于枕骨 D.收缩时使颈前屈 E.受臂丛的分支支配

12.胸锁乳突肌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乳突 B.受副神经支配 C.两侧同时收

缩可使头后仰 D.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对侧 E.一侧病变引起肌痉挛时可引起斜颈 13.舌骨下肌群不包括D

A.胸骨舌骨肌 B.肩胛舌骨肌 C.胸骨甲状肌 D.茎突舌骨肌 E.甲状舌骨肌

14.舌骨上肌群不包括C

A.二腹肌 B.茎突舌骨肌 C.肩胛舌骨肌 D.下颌舌骨肌 E.颏舌骨肌 15.胸大肌叙述错误的是 D

A.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 B.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C.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 D.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外 E.上肢固定有提肋助吸气作用 16.具有降肋助呼气作用的是 B A.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B.肋间内肌和腹前外侧肌群 C.肋间内肌和膈 D.膈和腹前外侧肌群 E.以上都可以 17.腔静脉孔约平对 A

A.第8胸椎 B.第9胸椎 C.第10胸椎 D.第11胸椎 E.第12胸椎 18.食管裂孔约平对 C

A.第8胸椎 B.第9胸椎 C.第10胸椎 D.第11胸椎 E.第12胸椎 19.主动脉裂孔约平对 E

A.第8胸椎 B.第9胸椎 C.第10胸椎 D.第11胸椎 E.第12胸椎 20.膈肌腔静脉裂孔叙述错误的是 B

A.位于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中心腱内 B.有胸导管通过 C.约在第8胸椎体水平 D.有下腔静脉通过 E.与主动脉裂孔约相差4个椎体高度 21.膈 E

A.收缩时,膈穹隆上升助吸气 B.收缩时,膈穹隆下降助呼气 C.舒张时,膈穹隆上升助吸气 D.舒张时,膈穹隆上升助吸气 E.收缩时,膈穹隆下降助吸气 22.膈肌的主动脉裂孔叙述错误的是 E

A.位于第12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 B.平第12胸椎水平 C.有主动脉通过 D.有胸导管通过 E.有迷走神经通过 23.腹直肌 A

A.位于腹直肌鞘内 B.有5~6条横行的腱划 C.前方邻腹内斜肌或腹横肌腱膜 D.收缩时可降肋助呼气 E.以上都对 24.腹外斜肌 E

A.起自上8位肋骨的外侧面 B.止于髂嵴和白线 C.肌纤维走向与深面的腹内斜肌相反 D.在弓状线处移行为腱膜 E.腱膜向内包裹腹直肌 25.形成腹股沟韧带的是A

A.腹外斜肌腱摸 B.腹内斜肌腱膜 C.腹横肌腱膜 D.腹横筋膜 E.腹壁浅筋膜 26.斜方肌不能做的运动是D

A.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B.上提肩胛骨 C.下降肩胛骨 D.头向对侧屈,面转向对侧 E.头后仰

27.斜方肌叙述错误的是 E

A.为三角形的阔肌 B.肌纤维止于锁骨外2/3、肩峰、肩胛冈 C.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 D.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E.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28.背阔肌可使C

A.肩胛骨后移、旋外 B.肩关节内收、旋外 C.肩关节内收、后伸 D. 肩关节旋外、后伸 E.脊柱向同侧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