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全·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全·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管理与领导

1、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领导:引导和影响团体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相关的活动的过程。领导涉及: 员工和追随者

领导和团体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

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 有正确的价值标准,以身作则,为大众谋利益 3、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产生方式 权力来源 二合一 管理者 任命 职位权力 管理者应当是领导者 领导者 任命或民选 个人影响力 并非所有领导者都有完成其他管理职能的潜能 二、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职能 (一)领导者职能:为使群体高效运作,领导者或者其他人必须完成的群体维持活动和与任务相关的活动。 1、一般职能:

完成任务职能(问题解决职能):分配任务、安排工作、配备人员等,目的是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群体维持职能(社会职能):协调内部冲突、形成群体对成员的尊重等,目的是维系群体的良好关系和高昂的士气。 2、具体职能:

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 强化组织管理。 选好用好干部。 (二)管理者职能:

1、计划:预测、决策、编制计划方案

2、组织:建立结构、配备人员、明确纵横关系、明确责权利

3、指挥:通过下达各种信息来调度和引导下级实现计划计划的活动。要求: 统一性 权威性 科学性 明确性 强制性 示范性

4、控制职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目标的实现。

(1)控制的必要性:也许计划不符合实际;如果计划可行,是否已如计划进行。 (2)控制程序:

标准 比较 是否正被达到 是 制订目标 建立标准 衡量绩效 否 差异是否可接受 是 否 标准是否可行 是 识别差异原因 否 修改标准 纠正绩效 继续进行

(3)定义可接受的偏差范围

第 17 页 (共 47 页)

允许上限 差异的 允许范围

标准

允许下限

(4)偏差原因分析: 计划不符合实际

计划没问题,出现了新情况

计划没问题,未出现新情况,执行出现了偏差 (5)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或不适当的标准。

a. 修订标准:适用于偏差来自不现实的标准,即指标太高或太低。

*当未能达到标准时,首先想到的是责备标准,如果标准是现实的就应该坚持。 b. 改进实际绩效:适用于偏差是由于绩效的不足所产生的结果。

管理策略;组织结构;补救措施;调整培训计划;重新分配工作;认识调整;岗位设计 行动方式:

立即纠正:立即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

彻底纠正:首先弄清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产生,再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纠正行为。 (6)控制的类型:

输入 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同期控制 反馈控制

预计问题 问题发生时予以控制 问题发生后加以纠正

a.前馈控制/预先控制:最渴望采取的控制。发生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未来导向。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 b.同期控制/现场控制: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 直接观察:最常见的方式。 设备控制:最及时的方式。

c.反馈控制:在行动后进行控制。根据行动的结果对以后的行为进行控制。最常用、甚至是唯一可用的方式。缺点:

损失已经造成了。

优点: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的真实信息、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5、管理四职能之间的关系(参书P183) 第二节 领导行为过程 一、领导行为过程模式:

权威基础 领导行为 领导结果 二、领导基础:(参P213) 1、权力。 权力的构成: 强制权 奖惩权 法定权 资源控制权

属于权力性影响力。

第 18 页 (共 47 页)

2、威信:包括专长权、仿效权等。内在、持久。决定领导影响力的强弱,可以提高领导效能,有利于推进组织

变革,融洽上下级关系、吸引人才等。 三、有效领导行为模式:

计划 委派 贯彻 评价 奖惩 四、有效领导的结果: 1、绩效体现领导好坏

2、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工作效率、工作效益、人员满意度、人员流向、出勤率 第三节 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

引言:领导理论的变迁:(参P183)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观点来看哪些方面能造就一个有效的领导者。第一种尝试是了解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相比具备那

些人格特质。第二种尝试是试图根据个体所采取的行为解释领导。由于前两种尝试均以不正确的或过于简单化的领导概念为基础,因此常常被称为“错误的开始”。第三种观点运用权变模型弥补了先前理论的不足,并将各种研究发现综合在一起。本节分别分析三者的优点和不足。 一、特质理论:研究领导者具备哪些与众不同的品质。如果成功了,则提供了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

确”的人员的基础。 1、领导者与非领导者

早在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就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因素方

面的差异。(参书P186)

但众多分离特质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2、与领导关系密切的特质: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具备某些特质能

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 3、特质论失败的原因: 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没有对领导者的特质和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区分 忽视了情景因素

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特质理论就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了。

二、行为理论: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有关领导的研究着重于对领导者偏爱的行为风格的考察。试图确定有

效领导者的行为:他们如何分配任务、如何与下属及员工沟通、如何激励下属和员工、如何完成任务等。 由于未能在特质论的矿山中挖到金子,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具体的领导者表现出的行为身上。希望了解有效领导

者的行为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果行为研究能够找到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则可以通过训练使人们成为领导者。这就意味着领导者的队伍可以不断扩大,可以通过培训拥有无数有效的领导者。 行为理论与特质理论的区别:理论假设不同。天生VS培训。

(一)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以工作为导向或以人为导向;程度高或低。

以工作为导向:行为核心是工作,领导者努力使自己和下属的角色都服从于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中

心,关心工作,健全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工作方式:告诉下属做什么,单向指令,下属不参与决策。

以人为导向:行为核心是关心人,关心下属工作满意度,激励下属,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为基点激发

员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双向沟通、鼓励下属参与、协商办事。 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P219)

最全面且重复较多的行为理论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者收集了大量下属对

领导行为的描述,开始列出了1000多个方面,最后归纳出两大类,即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低规章、低协商

二元 工作导向 低规章、高协商

四分 高 低 高规章、高协商

人高 高绩效 低绩效 (4) 高规章、低协商

际低不满 低不满

关低流动 低流动

系低 高绩效 低绩效 第 19 页 (共 47 页) 导高不满 高不满 向高流动 高流动

2、密执安大学的研究(参P220)

同样按照关心生产和关心人两种导向对领导行为进行划分。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工作绩效、不同工作群体的管理

方法问题。

高绩效群体的领导方式:把管理的中心转向员工,减少对工作的指导 低绩效群体的领导方式:更多地关心人的工作和生产。 (二)领导行为方格论:方格图模式(参P213图)

沿着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和密执安大学的研究的路线,R.布莱克和J.莫顿把领导行为类型理论的研究推

向了高峰。于1964年总结出了著名的“方格图模式”。图中的两个坐标分别表示组织中的领导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程度,1-9逐次提高。在这两个维度上产生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注意不同数字排列方式的含义。 1-1:贫乏式的管理 1-9: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9-1:任务式管理 5-5:中间型管理 9-9:团队式管理

意义:关心生产和关心人并没有必然的冲突,领导者应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掌握最佳领导方式。 但没有实质证据证明所有情景下9-9型风格都最有效。 (三)领导作风论(参P208)

1、集权型领导:独揽决策权;单纯命令主义;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优点:统一指挥

缺点:不民主,不容易发挥下属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适用:规模小/下属素质差

2、民主型领导:鼓励下属参与集体讨论、制定政策、决策权上下分享;向下级公开信息资料,多由下属集体解

决问题;双向沟通;分工由群体决定,自愿合作;民主控制,尊重下属人格、权益和需求。 优点: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对下属要求高,否则工作效率下降 适用:规模大/部门多/下属素质高

3、参与型领导:大多数决策在与下属协商基础上形成,把人际关系协调放到首位 优点: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缺点:决策费时较多

适用:凝聚力强/员工素质高

4、放任型领导:决策多由下级自行决定;领导只给下属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不做指示;不具体安排工作;

不评价工作成绩,不奖惩。

优点:相信下属,为充分发挥下属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 缺点:权利过于分散,削弱领导作用,不容易完成目标。 适用:高科技、高智力、需要创造性工作/下属素质高

比较并评价各种领导风格:是否有一种最好的/较好的?为什么?(参P211) (四)Z理论(参P204)

1、基本观点: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被动服从的A型组织不利于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应学习日本

的J型组织,建立民主的Z型组织。 2、Z型组织的特点: 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 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培养技能多样化人才

运用统计报表等具体清晰的手段进行控制,注重对经验和潜能的开发和诱导 集体研究和个人决策相结合

第 20 页 (共 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