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实验指导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电机学实验指导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U=UN,I=IN,n=nN。此时M的励磁电流If即为额定励磁电流IfN。

4)保持U=UN,If=IfN,If2为校正值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减小电动机负载。测取电动机电枢输入电流Ia,转速n和校正电机的负载电流IF(由校正曲线查出电动机输出对应转矩T2)。共取数据9-10组,记录于表2-7中。

表2-7 U=UN= V If=IfN= mA If2= mA 实 验 数 据 计 算 数 据 Ia(A) n(r/min) IF(A) T2(N·m) P2(W) P1(W) η(%) Δn(%) 4、调速特性

(1)改变电枢端电压的调速

1)直流电动机M运行后,将电阻R1调至零,I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负载电阻R2、电枢电压及磁场电阻Rf1,使M的U=UN,I=0.5IN,If=IfN记下此时MG的IF值。 2)保持此时的IF值(即T2值)和If=IfN不变,逐次增加R1的阻值,降低电枢两端的电压Ua,使R1从零调至最大值,每次测取电动机的端电压Ua,转速n和电枢电流Ia。 3)共取数据8-9组,记录于表2-8中

表2-8 If=IfN= mA T2= N·m Ua(V) n(r/min) Ia(A) (2)改变励磁电流的调速

1)直流电动机运行后,将M的电枢串联电阻R1和磁场调节电阻Rf1调至零,将

13

MG的磁场调节电阻I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M的电枢电源调压旋钮和MG的负载,使电动机M的U=UN,I=0.5IN记下此时的IF值。

2)保持此时MG的IF值(T2值)和M的U=UN不变,逐次增加磁场电阻阻值:直至n=1.3nN,每次测取电动机的n、If和Ia。共取 7-8组记录于表2-9中。 表2-9 U=UN= V T2= N·m n(r/min) If(mA) Ia(A) (3)能耗制动

1)实验设备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型 号 DD03 DJ23 DJ15 D31 D41 D42 D44 D51 名 称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 校正直流测功机 直流并励电动机 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 三相可调电阻器 三相可调电阻器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 数 量 1台 1台 1台 2件 1件 1件 1件 1件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31、D42、D51、D41、D31、D44

3)按图2-7接线,先把S1合向2端,合上控制屏下方右边的电枢电源开关,把M的Rf1调至零,使电动机的励磁电流最大。

4)把M的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调至最大,把S1合至电枢电源,使电动机起动,能耗制动电阻RL选用D41上180Ω阻值。

5)运转正常后,从S1任一端拔出一根导线插头,使电枢开路。由于电枢开路,电机处于自由停机,记录停机时间。

6)重复起动电动机,待运转正常后,把S1合向RL端,记录停机时间。

14

7)选择RL不同的阻值,观察对停机时间的影响。

If2A2Rf2励磁绕组Rf1A3IfV2IFA4R121SR2+IRLS1-220V电枢电源 图2-7并励电动机能耗制动接线图

五、实验报告

1、由表2-7计算出P2和η,并给出n、T2、η=f(Ia)及n=f(T2)的特性曲线。 电动机输出功率: P2=0.105nT2

式中输出转矩T2的单位为N.m(由If2及IF值,从校正曲线T2=f(IF)查得),转速n的单位为r/min。

电动机输入功率: P1=UI 输入电流: I=Ia+IfN

电动机效率:

由工作特性求出转速变化率:

??P2?100%P1?n%?n0?nNnN?100% 2、绘出并励电动机调速特性曲线n=f(Ua)和n=f(If)。分析在恒转矩负载时两种调速的电枢电流变化规律以及两种调速方法的优缺点。

15

并励绕组+励磁电源220V- 3、能耗制动时间与制动电阻RL的阻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该制动方法有什么缺点?

六、思考题

1、并励电动机的速率特性n=f(Ia)为什么是略微下降?是否会出现上翘现象?为什么?上翘的速率特性对电动机运行有何影响?

2、当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和励磁电流不变时,减小电枢端电压,为什么会引起电动机转速降低?

3、当电动机的负载转矩和电枢端电压不变时,减小励磁电流会引起转速的升高,为什么?

4、并励电动机在负载运行中,当磁场回路断线时是否一定会出现“飞车”?为什么?

第三章 变压器实验

3-1单相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二、预习要点

1、变压器的空载和短路实验有什么特点?实验中电源电压一般加在哪一方较合适? 2、在空载和短路实验中,各种仪表应怎样联接才能使测量误差最小? 3、如何用实验方法测定变压器的铁耗及铜耗。

三、实验项目 1、空载实验

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f(U0) , cosφ0=f(U0)。 2、短路实验

测取短路特性UK=f(IK),PK=f(IK), cosφK=f(IK)。 3、负载实验 (1)纯电阻负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