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8届高三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要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并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考试号对应数字框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正确涂写。 3.答题时,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1.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 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知行合一 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 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2.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5人 支出 日常开支 7950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3.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收入 项目 粮食 赋役 数量(单位:钱) 8500 2989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4.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图中信息最能够反映出

A.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 B.《马关条约》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C.近代前期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 5.据1882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6.《申报》1897年7月14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材料表明近代上海

A.中外贸易发展较快 B.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较大 C.社会习俗趋新善变 D.地处通商口岸交通较便利 7.下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8.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000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104万人,占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9.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积极报道 消极报道 中性报道 1960年1月至3月 0(0%) 323(95%) 16(5%) 1975年1月至3月 2(2%) 81(87%) 10(11%) 1985年1月至3月 51(14%) 88(24%) 224(62%)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10.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

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

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 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 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 11.《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 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 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2.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 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3.“(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

有助于

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14.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

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

A.解释了改良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B.应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而产生 C.证明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D.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15.下表为“苏联一五计划部分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关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产品项目 煤(万吨) 石油(万吨) 生铁(万吨) 钢(万吨) 汽车(万辆) 1928年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 实际完成数(1932年) 3550 1601 338 1430 0.07 6800 1900 800 830 6440 2140 616 592 2.39 4.89 拖拉机(万台) 0.13 A.煤炭和生铁的增长率最高 B.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初显 C.苏联按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D.各项产品均超额完成预定指标

16.1946年,《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了一位美国官员的讲话:“除非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美国将

使自己陷入破产之中……有一个组织最近透露,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为此,美国

A.首倡自由贸易以图开拓世界市场 B.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以缓解生产过剩 C.借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 D.以美元大幅贬值来刺激国内商品出口 17.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

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