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2018最新编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2018最新编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5、第⑦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6、第⑧段画线句用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7、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今天是什么样的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并举出例子。(2分)

决定成功的利器(11分)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乙]谓之“愚人”;[丙]谓之“君子”;[丁]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18、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9、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4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20、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④段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2、在三年的名著阅读中,我们接触了许多智者和英雄,他们的人格、智慧给我们以启迪。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给你心中的一个智者或英雄写一个颁奖词。(5分)

“感动中国”栏目给巴金的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人物名字 出自作品:

颁奖词 三、作文(50分)

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满我们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2018最新编写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2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嶙峋(lín) 繁衍(qiǎn) 鲜为人知(xiǎn) B.蹒跚(pán) 恻隐(cè) 锲而不(qiè) C.襁褓(qiǎng) 蓦然(mò) 恪尽职守(gè) D.绯红(fēi) 倒坍(dān)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声名狼藉 一愁莫展 脊粱 奇葩 B.欢渡节日 咄咄逼人 谄媚 测隐 C.断章取义 丰功伟绩 攀缘 纯粹 D.正经危坐 寄人离下 潸然 萧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期末考试快到了,我们切不可松懈,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D.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2013年春晚“于谦遭网友吐槽”;“郑州东站停车收费比机场停车收费还贵引发网友吐槽。”“吐槽”是“爆料、诉苦、批评、抱怨和发表看法”的意思。 B.“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的主语是“莫言”。

C.“注意上面,”王悦说,“上面有块土掉下来了!”这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全部正确。

D. 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6.古诗文默写(每小题2分,共8分) ⑴写出古诗或名句的下句:知否?知

否? 。(李清照《如梦令》) 路漫漫其修远兮, 。(格言) ⑵《<论语>十则》中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

是: , 。 ⑶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是: , 。

⑷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极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8分)

(一) 滁州西涧(4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相关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怜:可怜。

B.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C.野渡:郊外的渡口。

D.自横:(船在水流的作用下)横于水面,随波飘荡。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描写滁州西涧美丽春景的诗。

B.“独怜”二字是说诗人只喜爱涧边丛生的野草,至于后面提到的黄鹂,春潮,野舟不包括在内。

C.前两句写水边景物:涧边有青草在生长,岸上有黄鹂在鸣唱,一静一动给我们带来一片春意。

D.全诗动静融合,诗人笔下的景物虽是深幽的,却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二)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涘渚崖之间(水边) B.河伯始旋其面目(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看见) 2.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秋水时至 四时之景不同 B.吾非至于子之门 子有生孙

C.闻道百 我尝闻少仲呢之闻 D.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莫己若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选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选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4.翻译(4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三)我们都会遇到对手(8分)

⑴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来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⑵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