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 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了解小学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要求。

2.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喜欢新的环境,认可新的角色。 3.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学习新的角色要求,基本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做好开始新生活的心理准备。 课前准备:

1.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欢快的音乐、歌曲、图片或视频等。体现升人小学的自豪、欢快和兴奋之情。

2.准备一些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同生活不同的图片。

3.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主要学习生活有关的图片资料,人手一套。 4.准备A4纸、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先播放音乐,呈现图片或视频,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和影响,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2)在此基础上引入话题:我是小学生啦!教师要从语气、语调,身体和面部表情上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传达我是小学生的愉悦、欢快、自豪等正面情感。

2.聊天室

(1)呈现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园生活不同的图片。

(2)提问:说说小学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教师归纳总结,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主要不同之处。重点指出,作为小学生,要做些什么。

3.游戏角

(1)示范练习要求;

1

(2)发放图片资料;

(3)学生各自涂星,完成练习, (4)就近4人小组,相互交流。 (5)教师点评总结。 4.加油站

(1)设想从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发现开学那天与积极、正向的感受有关的人和事。如小学校园的美丽,教室的敞亮,多媒体设备的先进,老师的和蔼,高年级学生的友好,新同学的可爱,等等。

(2)教师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的口吻,从准备的几个方面讲述开学那天正向的感受和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相关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体会小学生活的美好。

(3)让学生画出开学那天最美好、最开心、最感动的人或事。 5.亲子分享

(1)教师分享准备好的亲子分享事例,帮助学生学会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去发现自2的成长、进步或收获。

(2)布置交流任务: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如果今天回家跟父母分享你在学校学会了什么,你会怎么跟父母说。

(3)鼓励孩子回家与父母分享。

2

第二课 找呀找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小学生了解有朋友的好处。 2.教会孩子交朋友的简单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找朋友》儿歌,课堂中播放。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感受小豆豆同学的内心体验。 (2)分享交流:小豆豆为什么会有孤单的体验?小豆豆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聊天?你有小豆豆同样的烦恼吗?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来到新的学校,进入新的班级,我们需要结交新的朋友,有朋友才不会孤单,才不会想家。

2.聊天室

(1)带领学生阅读本环节教材。

(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思考,小豆豆除了可以向妈妈请教,还可以向谁请教。除了妈妈教给的方法,还有哪些交朋友的方法?

(3)总结归纳:无论小豆豆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人请教。交朋友的方法很多。

3.游戏角

(1)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寻找自己想要认识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交谈。

(2)交流分享:你找到好朋友了吗?说“我们做朋友吧,一起玩游戏好吗?”这句话有没有困难?你的朋友们是怎么回答你的?

(3)总结归纳:在交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一点,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4.加油站

(1)阅读思考:让学生先看图,思考一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2)分享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3)总结归纳: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要尊重他人,不能欺负别人,要一起

3

玩游戏,不能独占游戏,每个人都有机会。

5.亲子分享

(1)设想一下,回家后,你会怎样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在学校交朋友的情况?你的感觉如何?

(2)同桌之间相互分享。 (3)教师总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