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理性与经济学方法 - 《凯恩斯传》阅读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概率、理性与经济学方法 - 《凯恩斯传》阅读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利率时,人们才会进行投资。从长期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只有利率也相应降低,投资才不会减少,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与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利率的认识,在古典经济学中,利率的调整将弥补自愿投资与自愿储蓄之间的缺口,而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是持有现金财富的欲望与可持有的现金数量之间进行均衡的一种“价格”。利息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周转灵活性而能够得到的报酬。由于人们有对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进行投机的动机,人们会选择以现金方式持有财富,即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当人们对投资利润缺乏信心时,货币的流动偏好就越强,利率也就越高,由此导致了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就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不足,这就是《通论》的核心内容。由于就业依赖于有效需求,非充分就业就是常态,这样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成为特例而非通例。

《通论》出版以后,凯恩斯不断警告人们不要把他的理论形式化,但他的学生希克斯仍然在1936年将凯恩斯的理论用一套联立方程式来表述,并且在1937年发表了著名的IS-LM曲线图。希克斯的论文在1936年10月送达凯恩斯,而凯恩斯对此沉默了半年之久才回信说:“我觉得这篇东西非常有意思。就批评而言,我无话可说。”凯恩斯的沉默是有道理的,他从不认为风险可以被精确计算,不确定性只能用于逻辑推理,不能用数学来描述,任何数学模型都无法容纳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认识正是他与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数学模型的使用就隐含着已承认了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确定性的世界,这就使得古典经济学以一种新的方式复活。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卡恩曾说,将《通论》简化成“曲线图和代数碎片”是一大悲剧。尽管凯恩斯对年轻一代学者将他的理论淹没在代数中的做法表示异议,然而,最终流行于世的正是这些被模式化的方程和曲线。在给他的学生哈罗德的信中,凯恩斯感叹道:“我在我那一代人中没有思想伴侣——不管是最早的老师还是学生。”随着时光的流逝,在经济学的长廊中,凯恩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凯恩斯传》,〔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著,相蓝欣、储英译,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79.00元;《凯恩斯传》,〔英〕R.F.哈罗德著,刘精香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版,2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