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半导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上)

太阳电池的结深一般控制在0.3~0.5?m,方块电阻均20~70?/□,硅太阳电池所用的主要热扩散方法有涂布源扩散,液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方法作简单介绍。

2.2.2.1涂布源扩散

涂布源扩散一般分简单涂源扩散和二氧化硅乳胶源涂布扩散。

简单涂源扩散是用一、二滴五氧化二磷或三氧化二硼在水(或乙醇)中稀溶液,预先滴涂于p型或n型硅片表面作杂质源与硅反应,生成磷或硼硅玻璃。沉积在硅表面的杂质元素在扩散温度下向硅内部扩散。因而形成pn或np结。

工业生产中,涂布源方法有喷涂,刷涂,丝网印刷,浸涂,旋转涂布等。该方法成本低廉,适宜于小批量生产涂源扩散工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扩散温度,扩散时间和杂质源浓度,最佳扩散条件常随硅片的性质和扩散设备而变化。

实例:

p型硅片 晶向(111) 电阻率 1.0?cm 扩散温度 900~950?C 扩散时间 10~15min

氮气流量 30~70ml/min

杂质源为特纯P2O5在水或乙醇中的溶液 表面方块电阻20~40?/□

二氧化硅乳胶实际上是一种有机硅氧烷的水解聚合物,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形成有一定粘度的溶液,它在100~400?C下烧烘烤后逐步形成无定型的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乳胶可在硅酸乙酯中加水和无水乙醇经过水解而成,也可将四氯化硅通入醋酸后加乙醇制得。乳胶中适量溶解五氧化二磷或三氧化二硼等杂质,并经乙醇稀释成可用的二氧化硅乳胶源。

实例

1?cm P型硅片中,将掺杂五氧化二磷的这种源涂布, 干燥温度 200?C

扩散温度 800~950?C 扩散时间 15~60min

则可使方块电阻为10~40?/□ 结深0.5?m左右。

2.2.2.2液态源扩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上海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29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上)

液态源扩散有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和硼的液态源扩散,它是通过气体携带法将杂质带入扩散炉内实现扩散。其原理如图3.6:

图3.6 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示意图

对于p型10?cm硅片,三氯氧磷扩散过程举例如下:

(1)将扩散炉预先升温至扩散温度(850~900?C)。先通入大流量的氮气(500~1000ml/min),驱除管道内气体。如果是新处理的石英管,还应接着通源,即通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和氧气(30~90ml/min),使石英壁吸收饱和。

(2)取出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装入石英舟,推入恒温区,在大流量氮气(500~1000ml/min)保护下预热5分钟。

(3)调小流量,氮气40~100ml/min、氧气流量30~90ml/min。通源时间10~15min。 (4)失源,继续通大流量的氮气5min,以赶走残存在管道内的源蒸气。

(5)把石英舟拉至炉口降温5分钟,取出扩散好的硅片,硼液态源扩散时,其扩散装置与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相同,但不通氧气。

2.2.2.3固态氮化硼源扩散

固态氮化硼扩散通常采用片状氮化硼作源,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扩散。片状氮化硼可用高纯氮化硼棒切割成和硅片大小一样的薄片,也可用粉状氮化硼冲压成片。扩散前,氮化硼片预先在扩散温度下通氧30分钟使氮化硼表面的三氧化二硼与硅发生反应,形成硼硅玻璃沉积下在硅表面,硼向硅内部扩散。扩散温度为950~1000?C,扩散时间15~30分钟,氮气流量2000ml/min以下,氮气流量较低,可使扩散更为均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上海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30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上)

2.2.2.4各种扩散方法的比较 扩散方法 比 较 简单涂布源扩散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要求较低,比较成熟。扩散硅片中表面状态欠佳,p—n结面不太平整,对于大面积硅片薄层电阻值相差较大。 二氧化硅乳胶源涂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扩散硅片表面状态良好,p—n结平整。均匀布扩散 性,重复性较好。改进涂布设备。可以适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液态源扩散 设备和操作比较复杂。扩散硅片表面状态好,p—n结面平整,均匀性,重复性较好,工艺成熟。 氮化硼固态源扩散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扩散硅片表面状态好,p—n结面平整,均匀性,重复性比液态源扩散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2.2.3去边

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

去边的方法有腐蚀法,即将硅片两面掩好。在硝酸、氢氟酸组成的腐蚀液中腐蚀30秒钟左右。挤压法是用大小与硅片相同,略带弹性的耐酸橡胶或塑料,与硅片相间整齐隔开,施加一定压力后,阻止腐蚀液渗入缝隙取得掩蔽。

目前,工业化生产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条件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作用,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

2.2.4去除背结

去除背结常用下面三种方法,化学腐蚀法,磨沙法和蒸铝烧结,丝网印刷铝烧结法。

2.2.4.1.化学腐法

化学腐蚀是一种比较早使用方法,该方法可同时除去背结和周边的扩散层,因此可省去腐蚀周边的工序。腐蚀后背面平整光亮,适合于制作真空蒸镀的电极。前结的掩蔽一般用涂黑胶的方法,黑胶是用真空封蜡或质量较好的沥青溶于甲苯,二甲苯或其它溶剂制成。硅片腐蚀去背结后用溶剂溶去真空封蜡,再经过浓硫酸或清洗液煮清洗。

2.2.4.2磨片法

磨片法是用金钢砂将背结磨去,也可以用压缩空气携带砂粒喷射到硅片背面除去。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上海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31

太阳能电池培训手册(上)

片后背面形成一个粗糙的硅表面,因此适应于化学镀镍制造的背电极。

2.2.4.3蒸铝或丝网印刷铝浆烧结法

前两种去除背结的方法,对于n+/n和P+/n型电池都适用,蒸铝或丝网印刷铝浆烧结法仅适用于n/p型太阳电池制作工艺。

该方法是在扩散硅片背面真空蒸镀或丝网印刷一层铝,加热或烧结到铝—硅共熔点(577?C)以上烧结合金(如图3.7)。经过合金化以后,随着降温,液相中的硅将重新凝固

+

出来,形成含有一定量的铝的再结晶层。实际上是一个对硅掺杂的过程。它补偿了背面n+层中的施主杂质,得到以铝掺杂的p型层,由硅一铝二元相图可知(图3.8)随着合金温度的上升,液相中铝的比率增加。在足够的铝量和合金温度下,背面甚至能形成与前结方向相同的电场,称为背面场,目前该工艺已被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减小了电极的接触电阻。

图3.7 硅合金过程示意图

图3.8 铝硅相图

背结能否烧穿与下列因素有关,基体材料的电阻率,背面扩散层的掺杂浓度和厚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上海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