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试卷合集3套┃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会导致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①结晶水质量为:1.60g﹣2.88g=0.72g 根据题意有144:18n=2.88g:0.72g n=2

②1.60g晶体中铁元素质量为:1.60g×

56=1.12g 180反应后,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是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

1.12g1.44g-1.12g: =1:1,即热5616③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

FeO+CO↑+CO2↑+2H2O;

④若将图中1.44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固体增加0.16g,说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0.16g, 此固体(铁的氧化物)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是三氧化二铁。 八、综合题

26.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标签如图。

1.12g1.44g-1.12g+0.16g: =2:1,即铁的氧化物5616

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要将30%的H2O2溶液稀释,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

(2)实验中需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需30%的H2O2溶液体积为_____mL,加水为_________mL 。 (3)某同学取6.8g上述稀释后的溶液,用KMnO4溶液来测定其浓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SO2↑+8H2O,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KMnO4质量为0.632g,计算稀释后溶液的实际浓度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若溶液稀释过程是正确的,则实际浓度偏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解析:反应的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氧气 18.2 80 5% 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湿润;向烧杯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时,有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溅出烧杯外 【解析】 【分析】

(1)根据溶液的浓度过大,反应的速率过快分析回答;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计算;

(3)根据KMnO4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求出稀释后溶液的实际浓度, (4)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减小、增多分析原因。 【详解】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要将30%的H2O2溶液稀释,其可能原因是反应的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氧气;

(2)设需30%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x,100g×6%=30%×x ,x=20g ,需要30%的H2O2溶液体积为:

20g≈18.2mL;加水的质量是:100g-20g=80g,即水的体积为80mL;

1.1g/mL(3)设6.8g上述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y,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3161700.632gyy170=

0.632g316y=0.34g,

稀释后溶液的实际浓度是:

0.34g

×100%=5%; 6.8g

(4)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湿润,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向烧杯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时,有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溅出烧杯外,会导致过氧化氢溶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1:8 B.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解析:B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A、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甲可能是单质,正确;D、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B。

2.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A.①② 解析:A 【解析】 【分析】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 【详解】

实验①是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②是铁只与水接触的反应,实验③是铁只与氧气接触的反应。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及控制变量氧气,其它量相同,所以选①②。故选A。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M 18 X N 1 26 Q 2 2 P 3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解析:A 【解析】 【详解】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减少了5g,物质N的质量增加了25g,物质P的质量减少了20g,参与反应的物质P的质量+参与反应的M的质量=生成物质N的质量,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B正确;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6-1):(32-12)=25:20=5:4,故C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Q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可判断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A。

4.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