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试卷合集3套┃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溶解度曲线。

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物质 黄铜与铜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方法与结论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D A.A 解析:B

氯化钠与硝酸铵 稀盐酸与稀硫酸 B.B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C.C

D.D

【解析】

A、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留下痕迹的是铜,故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 可生成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锰不能,故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试管外壁有水珠出现, 故错误; D、溶液的pH的大小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浓度有关,通过测量pH不能确定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故错误。故选B。 3.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

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解析:A 【解析】 【详解】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

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 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错误。故选A。

4.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在叮咬处涂抹食醋以减轻痛痒 B.自来水用煮沸的方法既可杀菌又可降低水的硬度 C.面团发酵后会产生酸味,可加入少量的纯碱后再揉成馒头 D.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解析:A 【解析】

A、食醋呈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够中和蚁酸,错误;B、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

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

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它们在水溶液中受热时,能分别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沉降下来,从而被除去;高温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正确;C、面团发酵后会产生酸味,纯碱显碱性,可加入少量的纯碱后再揉成馒头,正确;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少数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也有可能为2(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例如锂离子最外层是2个电子,等等,故不符合题意;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能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解析:C 【解析】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锌粒、过滤 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2+

-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解析:D 【解析】 【分析】

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铜能与氧气反应转化为氧化铜,选项A不正确;

B、引进了新杂质氯化锌,氯化亚铁也被反应了,选项B不正确; C、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干燥后得到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故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C 【解析】

A.质子数小于原子的类别,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KMnO4是由钾离子和高猛酸根离子构成,K2MnO4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两种原子团的组成相同,化合价不同;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选C

9.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B.32

C.64

D.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