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泽仅有21461元,鲁西北聊城也只是36573元,但东部沿海的青岛则达到了82680元,东营市更是接近150000元。各地区的产业发展也不均衡,东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工业比重较大,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鲁西南地区农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4.2要素资源存在“反效率”配置

产业结构变迁至今,要素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到位?对此,笔者采用结构偏差系数对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测算。数学表达式为:

Ei?Si/Li?1

其中,S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比重。Li表示第i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当E=0,则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处于均衡状态。E值越大,则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越大,资源配置仍存在调整空间。

图3.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偏差系数

如图3所示,山东第一产业的结构偏差系数为负且绝对值趋于上升,表明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现象并没有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有所缓解,相反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得土地耕种对于劳动力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是绝对地减少;二是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年龄偏大,体力、反应灵敏度或操作精确度逐年下降,这使得他们在既定的生存工资约束下难以同年轻农民工相竞争,在城市就业的难度比较大;三是部分农民(主要为女性)需要承担起种植承包土地、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等家庭职能。相比较而言,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且绝对值较之第一产业偏

离度来得更大,表明该产业存有资本过度配置的现象。产业资本的过度积累常常是由于地方政府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缘故,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值,提升政绩指标。然,这样的要素资源“反配置”不仅容易造成工业部门资本收益率出现非正常下降,拉低居民消费,造成社会就业不充分;而且,片面地追求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工业“大而全”往往会使得产业缺乏必要的自生能力,需要政府予以扶持和补贴。

4.3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度不断上升

关于产业结构同质化,笔者采用相似系数就山东九地市1996-2014年三产结构趋同程度进行测算。数学表达式为:

Si?j??xx?x?xikjk2ik2jk

其中,xik是城市第k产业的产值比重,xjk是城市第k产业的产比重。本文以厦门为参照物,2014年,九地市产业趋同度达0.9以上,表明山东内产业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除莆田、泉州两市产业结构趋同度稍有下降以外,其他地市的产业结构趋同度均较2002年相比有所上升,可见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在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上仍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究其制度本源,首先在于政绩考核的单维度—地方经济增速成为评判官员能否得到晋升的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随着行政性分权及财政上“分灶吃饭”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具有短期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及大量投资的强烈冲动,反映在产业发展上,即高度重视地方工业基础的敦实和地方工业体系的完善。其次,区域

城市间的竞争还夹带有政治晋升博弈。地市政府“一把手”除了需要顾及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外,往往还要考虑上级政府对不同地域经济绩效相对位次的评价情况。一般地,只有当自身的经济收益大于对方,区域协同合作及产业分工细化的决策才会付诸实施。进一步地,为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增加可支配资源,地方政府可能采取行政指令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商品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进行强制性干预。地方保护主义及相伴相生的交易成本的上升都将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走向趋同。

5.政策建议

5.1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

鼓励制鞋制革、服装纺织、建材陶瓷、食品饮料、半导体照明等消费品制造业向“塑造品牌、提高档次、保质保量”方向转变;推动电子机械、移动通信、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发挥政策引导,鼓励产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加快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的环境设施和功能配套,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再融资和资本运作,引导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为上市公司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积极培育省内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数量优势,持续加强品牌创建、品牌运营和品牌提升;培养一批企业巨星和优秀中小企业,全力打造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

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创新平台,促进传统产业链整体创新。

5.2缩小地区差距,各地市均衡发展

首先要加大交通方面的投入:菏泽、聊城、济宁三个地区多平原,尤其是菏泽地区更是以平原为主,而且是郑州、济南、徐州三城市连接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加大这一地区的交通投入,改善鲁西与鲁东、鲁西与豫东、鲁西与苏北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加强中原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经济圈,甚至是和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带动鲁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各地区内部根据其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发展城际公交、城际高速,为商贸流通、人员流动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其次要加大旅游政策引导,鼓励拓展旅游资源。临沂的红色旅游、济宁和聊城的运河文化以及济宁的孔孟文化、菏泽牡丹等都具有明显的观光游览价值。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发展田园观光旅游,鲁西湖泊、农田较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创新,可以形成新农村条件下的平原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拓展不仅可以提高西部地区收入水平,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5.3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山东省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比其他沿海省份低,而且内部发展层次、内涵不高。在前文的分析中也看出了“虚高度化”的情况,导致产业结构高度化虽在短期对经济有着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并不能持久,在长期甚至有着消极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