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参考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三、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人。

四、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我们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

六、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最后一课》

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上也能听到 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学生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背书 老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踱来踱去,对迟到的学生态度温和,一点儿,静一点儿……” 穿着正式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

二、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6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

三、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庄重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充满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心。)

2.(韩麦尔先生说:)“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天假吗?……”(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也有

缺点,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懊悔与自责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坦承。) 3.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让人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悲伤、眷恋、惆怅…)

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7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韩麦尔先生倾注了全部感情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让我们看到了他不仅仅是一个法语老师,更是个用自己的言行去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一个悲壮的爱国志士。他就像是一尊雕像,屹立在世界文学的画廊,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的钥匙。

(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表明了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