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复习考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心理咨询师复习考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退; 3.意志缺乏; 4.精神运动性兴奋;

5.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与亚木僵(紧张性、抑郁性、心因性、器质性)②违拗(主动性、被动性)③蜡样屈曲(空气枕头)④缄默⑤被动性服从⑥刻板动作⑦模仿动作⑧意向倒错⑨作态⑩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临床上分为:青春型(行为愚蠢,恶作剧,性轻浮)、偏执型(心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单纯型(预后不良)。

2.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妄想常有系统化倾向,病程演进缓慢,有时人格可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一组共同特点是: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

二、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3.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4.持续性心境障碍:(待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三、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1.恐怖症。(场所、社交、特定恐怖)

2.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又叫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发作,又叫慢性焦虑症)

3.强迫性障碍。(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

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匠疼痛障碍。 5.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临床表现:精神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光、声、噪音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四、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1.定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

2.创伤后应激障碍。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应激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1.人格障碍。(常见: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人格障碍)

2.性心理障碍。(包括性身份、性偏好、性指向障碍。不包括单纯的性欲减退或亢进及性功能障碍)

六、心理生理障碍

1.进食性障碍;2.睡眠障碍;3.性功能障碍。

七、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多以人格货币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

1.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

2.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健康是指种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

1.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2.神经症评分标准:

?病程:小于三个月,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病人可以自己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

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一、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把注意力人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南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

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尚未泛化)。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刺激的性质),持续时间较短(反应持续时间),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反应的强度),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反应是否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问题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

三、心病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一、1.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 2.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3.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 ?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压力、继时叠加压力); ?破坏性压力。

4.压力的适应三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

?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

?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 ?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

第五部分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测量与量表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元素:事物;数字;法则。 2.测量要素:参照点(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和单位(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 3.量表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4.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可把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考): 1.间接性;2.相对性;3.客观性。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以下五题考一题)

1.按测验的功能分:?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4.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5.按测验的要求分:?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四、测验观

1.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正确的测验观:?心理测验昌重要的心理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五、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大致有这样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

五、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1.记住三个人的名字(考):

?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上。

?比内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与助手西蒙发表量表。 2.心理测验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操作测验的发展?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发展。

3.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测验本土化,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适应行为量表等。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一、常模团体

1.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常模团体的条件: ?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3.取样的方法:(记住名称)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组距)?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二、常模的类型

1.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2.皮亚杰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5质6重7容)。

3.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智龄)的概念。智龄的计算方法(考):基础年龄,即全部题目都通过的哪组题目所代表的年龄。例如在吴天敏修订的比-西量表中,每个年龄都有6个题目,答对一题则得智龄2个月。

三、百分位常模

1.百分等级(考):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计算公式: PR=100-(

100R?50其中R是原始分数排列序数,N是指总人数,PR是百分等级。例如: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评议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

PR=100-( 100?5?502.百分点PP(百分位数)(考):百分点的计算可根据直线内插法进行。例如:高考的最高分为695分,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3分,其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PP)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出:

100?80695?PPN )

N)=85,即指在100名被试者中,语文成绩低于小东的80分的有85人。

=

80?1PP?103

得PP=575 (若最高分为650,最低分为105,则PP=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