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2020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全册教案]2020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材料准备:两块不同的橡皮,PPT出示图片]

1.提问:观察一个物体的特征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感官图片。

2.活动:大家的桌上放了两块橡皮,同桌间仔细观察这两块橡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比较)

4.揭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更多的不同之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闯关,仍然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进行观察与比较,来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

二、探索:观察与比较(预设25分钟) 闯关一:找不同

[材料准备:PPT“找茬”图片]

1.活动:第一关找不同。观察大屏幕上的两张图片,找出不同点。 2.交流:图片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发现的?(眼睛观察比较) 3.提问:我们用眼睛来观察比较,可以比较事物的哪些方面?

4.小结: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来比较事物之间的颜色、形状、大小、多少、粗细等方面的不同。恭喜你们成功闯过第一关。

闯关二:听声辨物

[材料准备: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2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钥匙1串,棉花1团]

1.谈话:第二关听声辨物。我们需要用耳朵辨别的物体是——绒毛玩具、塑料杯、纸杯、钥匙串、回形针和棉花。(实物出示)

2.提问(PPT出示游戏图片):说说如何做这个游戏? 3.活动:领取材料,2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4.交流:哪些小朋友全猜出来了?你是如何准确辨别的?

5.小结:这次我们用耳朵比较了物体发出的——声音。用耳朵来比较不仅可以听出声音的有无,还可以听出声音的轻重、清脆低沉,从而来辨别物体。

闯关三:比较排序

[材料准备:各组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活动手册]

45

1.谈话:第三关比较排序。(出示材料和PPT图片)这3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了不同量的酱油,请按照颜色深浅排序。

2.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序?提醒闻的方法和品尝的注意点(强调:实验时一般是不允许品尝的,在能确保安全卫生的情况,并且做到人手有一个品尝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议学生滴少量液体在手中,摸一摸。)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14页中。

3.活动:领取材料,4人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用不同方法排序并记录。

4.交流:整理材料后请代表小组(可以是材料整理好的小组)交流汇报,说明理由,展示记录。

5.讨论:可以根据酱油溶液中酱油的多少来排序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6.揭秘:观看原图,验证推测。

7.小结:通过用眼看、鼻闻、(口尝、皮肤接触)等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触感)都不相同,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还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

闯关四:挑仿真水果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若干水果和仿真水果。]

1.谈话(出示材料):这里有一些水果,其中有一些是仿真水果,你能在不损坏水果的前提下找出所有的仿真水果吗?你有什么方法?

2.交流: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手掂——用嘴尝等。 3.活动:先集体看,再请学生闻,摸,掂,捏等,不建议用嘴巴尝。 4.交流: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所有的仿真水果?

5.小结:是的,在观察物体时我们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进行观察比较,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6分钟) (一)研讨1:感官观察的内容

1.讨论:通过探索活动(展示前面几组活动),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交流:梳理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比较获得的各种信息。

3.小结:运用感官,我们可以在物体的许多方面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46

(二)研讨2:多感官观察的好处

1.讨论:你认为运用一个感觉器官来比较好,还是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比较好?好在哪里?

2.交流:可以根据挑仿真水果的活动开展交流。

3.小结:为了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我们要把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都运用起来进行比较,让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判断更准确。

四、拓展:皮肤感觉测试卡(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皮肤测试卡1张]

1.谈话:皮肤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器官,大家捏一捏自己的皮肤,你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皮肤不仅能感受痛、痒、冷、热,而且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度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一张皮肤感觉测试卡,你想试试吗?

3.活动:介绍测试卡的使用方法。2人小组合作进行测试,完成活动手册记录15页。 4.交流:谈谈各个触碰部位的感觉,哪个部位最敏感。

5.小结:皮肤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尽相同,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手掌最多,其次是头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手掌和头部的触觉最灵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触觉比较迟钝。

【板书设计】

观察与比较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颜色 清脆 清香 酸甜 光滑 形状 沉闷 腥臭 苦辣 软硬 大小 …… …… 咸 冷热

…… ……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用多感官观察与比较是本课重点,学生活动手册的“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则在探究活动“比较排序”环节中进行记录。

47

2.“皮肤测试活动记录”则在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边开展边记录。如课堂时间不够,可回家后与父母合作开展,并完成好记录。

【作业设计】

1.在感知一种不知名的物体时,我们不能直接采用尝的方法进行观察。( ) 2.请根据小红观察苹果的记录表,帮他把记录的信息序号填写到相应方框里。

观察苹果得到的信息:①圆圆的 ②红色的 ③硬的 ④很光滑 ⑤有香气 ⑥比较重 ⑦酸酸甜甜的 ⑧掉在地上的声音比较重 2.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

感官 信息 简析】

眼睛 耳朵 鼻子 舌头 皮肤 《测试反应快慢》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反应速度。

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交流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第二是“探索”部分,重点开展玩“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的结论。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在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学情分析】

在学生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慢的游戏,如“木头人”、“翻拍手”等,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抓尺子”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方法。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