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综合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修三文言文综合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D.从而誉之,谓之义 ....3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不仁兹甚矣?①苟?③苟亏人愈多,其..?? ?②终苟?④奔车朽索,其免而不怀仁可忽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0.下列对墨子《非攻(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两类。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

B.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义之战。 C.作者开头叙述“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事例,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但并未真正得出结论。

D.墨子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如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人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二、默写(13分)

(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3)安能屈豪杰之流, ,发其志士之悲哉! (4)杀人如不能举, 。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位居我上。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 (9)吾所以为此者, 。

5

三、翻译。(27分,每题3分)

1.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2.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4.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5.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6

答案

1、D。2、B。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3、B。古今义皆为“国家由衰落而复兴”之意。 4、C。哀:惋惜。

5、C。A项,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B项,没有马上镇压错;D项,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

6、C。A项有—又;B项,赀—资;D项,曷—何。 7、C 8、D

9、C。许:答应,许诺。

10、A。“盟”在句中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11. D。“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12. D。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项,①句中的“去”为“距离”;②句中的“去”为“离开”。B项,①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②句中的“胜”为“尽”。C项,①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②“安”为“养”。 13. D。D项,均为“接纳”。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14. A。徒:只是。

15、B。顾:只是,不过。

16、D。17、B。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所以B项分析正确。 18、A。 19、B。

20、A。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21、B。含有“读允许我”之意。其余为“请求”。 22、C。示:示意,暗示。

23、C。C项,“于”,介词,在。A项,“因”,就/趁机;B项,“以”,来(表目的)/用(表方式);D项,“然”,这样/??的样子。

24、B。“兄”、“间”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目”、“籍”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从”在句中是使动用法。 25、C。谢:道歉。 26、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和“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均是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7、A。①“距”通“拒”,拒守;“内”通“纳”,接纳。②“倍”通“背”,违背、背叛。④“豪”通“毫”,细长而有锋的毛。⑤“要”通“邀”,邀请。⑥“蚤”通“早”,早些。⑦“啗”通“啖”,吃。

28、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29、C。置:留下,弃置。

30、B。A、D为使动用法,B项与例句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31.C(要,同“邀”,邀请) 32.C(因,介词,趁着) 33.D(项伯不是刘邦、张良安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救出恩人张良,同时,他也似乎不同意项羽攻打刘邦)

34、B。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三项,助词,的。 35、C。非:非难,指责。

36、B。见:介词,表被动。A项,代词,指下文所引野语/助词,的;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介词,对着、面对/副词,从前。 37、A。 38、B。

39、B。①假如;②苟且。③代词,他;④难道。 40、C。“并未真正得出结论”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