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二.解疑合探

例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练习设计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什么?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板书设计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9

2.学生设疑

①.什么是正、负数?

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③.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 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二.解疑合探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

有理数是英语“Ratio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 3.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

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将下列数按上述两种标准分类:

例2 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25,-100按两种标准分类.

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3.练习设计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2.填空题:

(1)整数和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正分数和负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 3.选择题

(1)-100不是 [ ]A.有理数 B.自然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2)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5、板书设计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二)观察发现 例1、例2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10

§2.2数轴(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解疑合探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练习设计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11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作业:P39 1、2 板书设计

2.2数轴(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2.2数轴(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轴概念;

2.使学生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数轴怎么画?它包括哪几个要素?

2.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小于0的数呢?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

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在-2℃上边, 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

下面的结论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解疑合探

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例2 观察数轴,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 (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

在解本题时应适时提醒学生,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