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经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课题进课堂策略: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使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校从不同方面选择制定三大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选择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相关子课题,使课题研究在课上的每个角落都有足迹,使课堂教学的目的更明确,教师针对性更强。

B名优骨干发挥作用的策略:我校省、市、区级骨干2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5%,名优教师带课题实践教学第一线;“拜师会”又以名优带徒弟启动我校创“名优教师成长基地工程”充分挖掘我校独有的教师资源,真正实现骨干教师的“一点红——一串红——一片红”的培训目标。

二、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探索校本培训的新途径

自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教师们的反复商榷,最后确定为三个课题,即:

(1)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 (2)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的策略与方法。

(3)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从中任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以下过程: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为了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我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核心内容,不仅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等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相关的内容。在制定我校校本培训目标中,明确提出各级骨干教师要成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全体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具体做法是:专题讲座、自学辅导、研讨活动相结合。

A专题讲座

以理论学习为主,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科研、课改等内容,更新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为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举办了教育科研专题培训班。聘请原市教研院杨德修处长为我校科研顾问,就学科教学专题研究、研究课题的立项、研究实践和观念做出自觉的分析、反思,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教师的一篇篇课上、课后教学反思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实践理论、校验理论。每周两节学年公开课与课后的教师的互评都为教师充分实践搭设了舞台。

B自学辅导

自学辅导既可以弥补集中专题讲座的不足,更是教师进一步理解专题讲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的主要措施,自学辅导分为小组自学、个人自学、领导深入。每周五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是自学辅导,学校事先布置自学任务、提供指导。负责各学年的领导深入学年共同理解、反思、专题学习内容,记录体会与收获、寻找差距与不足。

C研讨活动:

我校把教师根据学科、学年分为四个研讨小组,以研讨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每次专题讲座在自学辅导之后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认真对待。网上下载、查阅资料已经成为各研讨小组必不可少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的文字材料,如教师自

学笔记、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小论文、课题方案、计划、小结网上下载文字材料等。同时每位教师都建立了电子档案。

2、制定措施创建学习型群体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是:“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努力培养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今师生关系的主题,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已的挚友,对学生全方位关心,使之对教师产生亲情感;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好学生,使之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把学生视为教师工作的合作者,共同实现心中的理想,使之对教师产生敬重感。教育中要杜绝破坏师生平等关系的用语,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并能善解人意,创造和谐氛围。

二是抓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各个学科逐步摸索“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形式。导师要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教育创新、班级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使新教师工作上能更快的上轨道,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学校要架设平台,拓宽渠道,使更多的区级、校级骨干教师能成为市级以上的学科教改带头人。

三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和英语水平。我校要继续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程培训。45周岁以内的教师均要达到微机中级。预计在2005年30%达到微机高级。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要坚持采用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3、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观摩教学是我校开展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它一般包括听课、反思交流、研讨等活动,对开展展示教师教学风采,体现新的理念有很好的作用。我校开展的观摩活动有

A师徒同台课。年轻教师通过拜师活动同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学,(现有6名教师已拜师)共同备课,师傅深入班级听课、上课,开辟自己的试验田,徒弟根据听课体会上课,最后在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中共同提高。我校的骨干教师第二梯队正在成长中。

B学年组的听评课。各学年教师有计划的轮流开设公开课,一周每人一节课,全体教师在组长的主持下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对教学中的优、缺点毫无保留的指出,对有使得研究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切磋研讨已成为我校评课一亮点。教师们通过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对新课程新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着有意有尝试。

C名师展示课。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两名,他们的教学风格得到大家的认可,通过课堂展示,特别是观摩教学后的研讨交流活动,都会使教师们受到有益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另外我校还开展了反思交流会、案例分析、教师论坛等多项交流活动,教师们都积极踊跃的参加这些活动,从中收获很多。

三、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继续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

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得以体现”、“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激励、促进作用”等专题为新课程理念的研讨重点,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外出培训、骨干教师轮流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各种学术研讨中吸收、消化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增强教学工作实效。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学校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为契机,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务处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质量检测、质量分析和质量监控,科学管理教学工作。本学期我校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校本培训的特点

1、选题的开放性。我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结合教师教学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题、自由确定实验子课题,这样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投入实验研究的热情,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 2、教师的主动参与性。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都是培训的主体,让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如在专题讲座前,都从教师那征求专题培训内容,把教师在课改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交流中输送,使研讨活动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3、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校采取专家专题讲座、观摩,教学、研讨交流、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使理论、研讨相结合。培训不乏专家式的理论高度,又有名师型的教学实践,教师收获颇多。

4、教师要终身学习,促进个性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终身化学习,我校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在教师成长袋中,分为“成长历程篇、理论实践篇、评价结果篇“,并协助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层次不同,分别制定了“青年教师发展三年规划“和”骨干教师发展五年规划”。在规划中,“分项规划”与“分时规划”相结合,教师为自己设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中从理论提高、实践操作、课题研究、成绩效果、班级管理、为师设想几个栏目进行分项规划。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让教师有了奋斗的目标,对促进教师的终身学生很有效果。

为促进教师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我校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学习英语、计算机。现在英语组教师提出三年内学会第二外语,成为外语教师。音乐组教师发挥自己特长,将在声乐、乐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成为多才多艺的教师。

在探索教师培训的新途径中,我们懂得应该拥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

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是我们期望中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校本培训,在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这样的教师就将在我们中诞生。

我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刘卫锋

由于自己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偶尔也有些“豆腐块”见诸报端,学校对我极为厚爱,推荐我参加了好几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些许教育底蕴,也让我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眼光、理性的思考,这学期我与一种草根式的课题研究方式幸福地结缘了。

我的课题之一: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我的课题我作主”的故事来得很是偶然。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课本刚发下来,不少学生刚打开课本,就发出阵阵惊呼:“怎么这么多要背诵的内容!这一学期可怎么过呀!”这也难怪,上学期很多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背完了课本上指定的背诵内容,而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给他们背诵的20首古诗词,很多学生一首都没背。

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可大部分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掌握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呢?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参加过那么多的课题研究,我何不把这也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呢?于是我给自己确定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背诵感兴趣呢?如果能让他们认识到背诵的妙处,他们肯定会对背诵感兴趣的。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是本册要背诵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教学时,我一改以往先范读课文的做法,开场白之后,我合上课本,抑扬顿挫地背诵起来。在我背诵的时候,学生们不时发出惊讶声。下课之后,很多学生都围着我:“老师,你背得真好,一个字都没错!”“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才背下这么长的课文的?”

可能是受了我的影响,这篇课文的背诵情况非常好,三节早读课,全班46名学生都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很多学生背诵时都模仿我的语调。

见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我决定趁热打铁,给他们下了一道“战书”——本星期的班会课上,我将和他们比赛背诵古诗,全班同学可以联合起来对付我。我还和他们一起友好协商了比赛规则:比赛双方轮流背,已经背过的,不能再背;谁背得多,谁就获胜。

古诗背诵比赛,学生以两首诗的优势战胜了我。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从背诗情况看,上学期20首古诗大家都能比较熟练地背诵了。

比赛结束后,我和学生又有了新的约定:今后只要有背诵的内容,我都和他们一起背,看谁背得快,背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