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A C B A B B 二、填空题 11.最大 变大 12.放大 倒立 实 13.吸热 熔化 晶体

14.振动 超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15.牛顿 折射 绿 16.2v﹣v1 三、计算题

17.(1)空心的;(2)50cm3;(3)840g。 18.100km/h @0.7 h 四、实验题

19.左 29 10 2.9×103 偏小

20.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将步骤③改为:保持凸透镜焦距不变,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详见解析

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虚 不变

22.(1)12;(2)98;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水的质量太多. 23.空气能传播声音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24.小 5.00 0.125 D 没有控制相同的下滑距离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 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

A.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C.OC必定是反射光线 A.眼睛 C.显微镜

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B.放大镜 D.望远镜

4.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5.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7.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B.人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可能改变 8.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

B.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9.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有“禁止喧哗”的标志,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10.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B.B超----利用红外线获得人体内部信息 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雷达---靠次声波来实现监测空中的飞机 二、填空题

11.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若将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_____。若将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_____(两种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12.人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缩小、___________的实像。

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

14.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上课铃敲响,小明听到了室外传来了李老师的讲话的声音,他是根据不同人声带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李老师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小明的耳中。

15.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____现象。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16.小新同学遥控重为10N的小型无人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 竖直上升阶段,共用时20s,然后悬停在地面16m的高度。在整个上升阶段,无人机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 (选填“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在整 个上升阶段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7.将质量为178g的铜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内,当铜球完全浸没(球全部浸在水中)时溢出了30g的水。(ρ铜=8.9×103kg/m3) (1)该球的体积是多少?

(2)请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3)若是空心的,则将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钢球与水的总质量为多少?

1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在河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④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鹅卵石密度ρ= 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如图甲所示,小明正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是错误的,错误的是__________;

(3)小明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若小明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1.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刚开始看不到硬币是由于_____原因造成的。

(2)这个实验中光线传播方向是从_____(填“水进入空气”或“空气进入水中”); (3)小亮想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_____。

A. B. C. D.

22.练习使用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