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美德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就是勤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勤劳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改善,但现代化道路还任重道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节俭,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国情的呼唤。应当使青少年懂得,勤俭不仅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也应作为人们各种适度而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应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习惯。礼仪教育,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对中学生来说,礼仪反映着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程度,也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礼仪”教育

以上三种教育,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整体。

要在自主创新中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我对象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此过程中,我采用以下“四步”操作法:

一、让学生自定目标。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我校总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专题教育,如“谦虚礼貌”、“勇敢坚毅”、“勤劳节俭”、“立志勤学”、“团结友爱”、“爱国爱民”、“尊师敬长”、“诚实守信”。在每个专题教育之初,我就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参与自定目标。如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尊师敬长”的专题教育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尊师敬长”方面,哪些地方自已做得比较好,以及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明确认识到自身目前的情况,再对照《中华传统美德》“尊师敬长”中年级的要求,联系自身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再让学生经过讨论制定出在本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学生们确定好个人目标后,在班会课上,我便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公布于众,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贴在班中的个人目标栏中,时刻提醒自己。

二、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而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 ,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成功。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教育自己。 <

三、 让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形为内化的过程。老师帮助的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强化其学习的内驱力。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记载,记载自己的良好行为,记载自己进步的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借用班会课进行自我展示,对于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点

滴进步,教师要热情表扬,大力宣传,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更大激情,发掘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四 、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自我评价是新时期学生自觉性的基础,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潜力所在。只要学生有所进步,他就在成长,他就在发展。在评价中,以“组”为单位,以“自我评价”为主,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时自动调整发展中的不足,从而主动的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我们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此项教育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永久性话题。社会在发展,观念在转变,但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与内含不能变。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我们学校盛开的更加鲜艳!

美德教育从一篇文章开始

德育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挖掘一切文学的、时令的资源,给学生及时有效的德育启示,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传统美德教育

添加日期:2012-08-23 15:15点击率:

1127次文章来源:未知作者:admin

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是中华民族历代精选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传统美德,包括热爱祖国、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勤奋刻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具体要求,良好个性心理的具体表现,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学生中独生子女较为普遍,为数不少的小学生,不管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道德观念、行为修养有多大的差异,而他们往往具有如下的共同个性特点:骄惯、任性、懒惰、依赖性大、怕吃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处事待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以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能给学生注入新的“抗菌素”,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让学生自觉抵制有害思想道德文化的侵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传统美德教育要做到“六结合”。

一、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就是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同胞。爱国历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的“大节”,炎黄子孙崇尚民族气节,注重爱国情操,形成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浩然正气。“北海牧羊”的苏武、“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等民族大英雄,他们都具备“舍己为国”的爱国精神,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流芳千古。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灵魂。我们应该通过讴歌志士仁人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传统美德教育要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没有国哪有家”的思想观点作为自己的价值坐标。我们可以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作为青少年的人生格言和道德行为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鲜血液,以此作为激励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之源。

三、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传承,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特殊的历史国情决定了我们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本身优势。我们要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正视历史的现实。要变差距为动力,教育学生,为缩小我们的这种差距而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四、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曾经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与人为善”、“千里送鹅毛”等成语典故,这些对教育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厚的原则,突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相结合。古人所讲“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孟子提出“仁”的主张,其“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即重视人、尊敬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如果学生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我们可亲可敬的祖国呢?因此,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敬每一位教职员工;在社会上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六、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这“六结合”要点点滴滴渗透在少先队活动中。因为少先队是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而组织的活动是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形式。这些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课,升旗礼及各种娱乐活动等。如:在上少先队活动课《在家做个好孩子》时,让学生在一星期的时间内,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活动课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折菜、穿衣、钉扣子”等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这样一些有目的的少先队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