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主题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项目地水质纯净无污染。 2.空气环境质量

项目区域主要空气污染源来自于当地居民炉灶烟气,空气质量良好。 3.固体废弃物

生活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目前均为有效处理(全部用于生产生态有机肥)。

4.声环境质量

当地噪声来主要为道路交通类噪声,基本上没有形成噪声公害。

6.2.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项目施工期

项目建设过程中,场地平整、掘土、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⑴ 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车辆噪声; ⑵ 现场施工噪声;

⑶ 运输车辆的汽车尾气及燃油机械排放的燃油废气; ⑷ 施工中土方挖掘、平整场地以及装载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⑸ 施工作业产生的生活污水; ⑹ 挖掘土方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⑺ 施工现场周围的景观影响。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这种污染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工程一结束,污染影响也就随之而停止。清理土地、挖掘地基、挖土和填土操作过程中

XXIX

产生的尘埃排放物,会在短期内大大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粉尘排放量随施工作业的活动水平、特定操作和主导天气的不同每天变化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在施工现场临时修筑的道路上,车辆往来行驶所引起的。

2.项目建成后污染分析 ⑴ 废气

园区建成后废气主要有饭店、厨间烟气和车辆尾气,废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和油烟等。

⑵ 废水

污水中的主要的污染物有:COD、BOD等有机物。 ⑶ 废渣

园区建成后,其排放的主要固体污染物有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

6.3 环境保护防治规划

6.3.1 施工期间污染处理措施

施工期间比较明显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二是施工中平整场地、混凝土运输搅拌等作业产生的地面扬尘;三是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

1.施工机械运行时的噪声辐射源强在75~115dB(A)范围内,距离声源30米范围内的噪声辐射值超过建筑施工景区界噪声限制标准,如果施工机械放置位置距离边界较近,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隔声措施。

2.对于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在不同的施工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力争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扬尘严重时实行洒水作业,汽车驶出工地要对轮胎进行清洗,防止泥土带入观光区。

XXX

3.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要加强管理,污水实行统一收集、排至污水处理厂,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6.3.2 运行期间

1.废气治理

加强货运车辆扬尘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在道路上逐步限制不符合运输标准的车辆通行。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和防治,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2.水污染防治

污水排出均需经过初级处理,再进入市政管道。实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各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建设污水统一排放体制,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推行节约用水的奖励措施,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规划建设中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噪声污染整治

合理调整交通设施布局,科学组织路网系统,提高道路的质量等级,解决车辆的疏散问题,减低道路的车辆密度,有效地分流区内、外部和过境交通,降低交通噪声。

加强园区和游客中心区的噪声管理,对施工噪声的管理要从严控制。 4.固体废弃物治理

加强游客生活及园区遗留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鼓励并推广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用乳酸菌生态技术处理垃圾、污水、养殖场畜禽粪便,畜禽粪生产沼气后再生产有机农肥,变废为宝,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XXXI

5.环境卫生设施

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厕所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设置,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积极推广生态公厕。

沿景区道路设置垃圾箱,其间距为:游客中心50m,景点区道路100m。

6.3.3 环境监督管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排放总量;

2.集中污水处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运营,实现废水减量化;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加大投入,加快废水资源化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进水水质和达标污水管网入网水质两级在线IC卡智能检测; 4.组织污染事故调查组,制定污染赔偿制度; 5.进区项目要完善环保检测制度。

XXX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