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05年社工委社发局思研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征文

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高桥中学 黄希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和赞誉,由此足以说明教师在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技巧,重要的还要有超越平常人的良好品德,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道德的养成,同时对学校工作的展开,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师德修养,也应该像学习所有学科一样。必须学会和掌握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师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养成良好的师德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就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浅薄的体会。

一、加强自我教育,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为此,加强自我教育,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何谈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不仅是指能够正确认识别人,更是指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入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师德修养。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

-1-

2005年社工委社发局思研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征文

养的动力。这就是古人说所的,“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再次,师德修养要用高标准严格来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认识自己的问题之后,为自己提出改进的方法,确立新的更高的修养目标,才能使师德水平不断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过场而已。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学习

向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学习,也是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因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同时这些精神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比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学生身上也有许多可贵的品德,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纯洁无瑕。和他们接触,我们会发现他们有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

-2-

2005年社工委社发局思研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征文

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倡导“慎独”原则,加强自我约束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决于是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单独活动和单独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劳动个性的特点,教师工作所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是难以计算的,伸缩性很大,也是别人难以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你在做些什么,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才算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这样的自我约束,就无需外界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所以一个教师若离开了“慎独”,就无所谓“良心”,就成了人前人后判若二人的伪君子,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

当然,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还有许多,这里只是略举几隅,抛砖引玉罢了,以引起诸位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师德修养的建设。

-3-

2005年社工委社发局思研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征文

学习“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高桥中学 赵春芳

去年我们基层工会主席在新区教育工会的组织下,去党校学习了三天,经过三天的学习,受益非浅,自己原先对于科学的发展观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现在通过专家的讲解和辅导,使自己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通过学习,我对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及其重大指导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下面就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粗浅的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已进行了25年,25年来,全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我党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看到我国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改革进程中带来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城乡差距,比如环境问题,比如能源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我们为作品中的“我”能勇于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感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来分析自己在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赞赏党中央有这样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这样一些令人痛心不已的事,如:哪个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默许和纵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