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表3.2-4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目现状水域 桩号 桥名 标名称 功能 执行标准 相关关系 主要影响及时段 备注 桥址位于资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桥址下游10公里处即为资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桥址下游12.2公里处为新化县县城生活用水取水口(一水厂取水口,也称月光潭自来水厂)。 桥址位于资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桥址下游2长约514米的大新建桥梁,主要是老屋饮用水源院资K5+305 水大桥 资江 长约940米的大新建桥梁,主要是陈家饮用水源执行《地表水环境桥跨越,桥梁新施工期间桥梁施保护区二执行《地表水环境桥跨越,桥梁新质量标准》施工期间桥梁施建,桩结构,涉及工、建筑材料运输(GB3838-2002)桥梁水下施工(3及存储,营运期桥Ⅲ类标准 组桥墩涉及水下面径流等对水质的施工作业)。 影响及风险 级保护区 公里处即为资江饮用水源保质量标准》建,桩结构,涉及工、建筑材料运输垄资护区一级保护区;桥址下游K11+596 保护区二(GB3838-2002)桥梁水下施工(3及存储,营运期桥水大4.2公里处为新化县县城生活Ⅲ类标准 组桥墩涉及水下面径流等对水质的级保护区 用水取水口(一水厂取水口,桥 施工作业)。 影响及风险 也称月光潭自来水厂)。 备注:本项目的两次跨越资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其中老屋院资水大桥位于上游,陈家垄资水大桥处于下游河段;下游桥位的陈家垄资水大桥距离资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仅2公里,距新化县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仅4.2公里。根据“新化县城市饮水安全及第二水厂建设工程”,新化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口将上移至冷水江市的禾青镇球溪,水厂预运行时间为2014年年底。 3.3 环境影响评价

3.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⑴本项目永久占地数量基本合理,本公路的建设不会影响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拟建项目临时用地主要占用了荒地,对拟建公路沿线植被影响较小,施工后可以通过合理的恢复措施将其影响进一步减少。

⑵施工将破坏沿线植被,影响农业生产,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总体而言,拟建项目对评价区域内生物量和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损失量不大,是区域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

⑶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和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分布,受公路建设影响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适应农耕地和居民点栖息的种类,公路建设对区域现有动物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

19

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3.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⑴拟建项目是提升公路网等级水平,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的需要;是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是开发区域资源;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娄底市“融城”战略,促进冷水江市与新化县城市建设,推进冷新一体化,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

⑵本工程征地拆迁,将会对被征地拆迁户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通过建设单位认真做好征地工作,做到补偿合理及时到位,积极带动和引导农民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多种经营,在条件成熟的区域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等一系列措施,将保障被征地拆迁户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保障沿线居民工农业生产、生活水平的不降低。

⑶工程永久占地导致被占用耕地丧失了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从而对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对于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通过土地调规后,重新补划等面积的农田作为基本农田。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 3.3.3 声环境影响分析

⑴拟建公路施工对沿线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严格的管理、保护措施,如施工生活垃圾妥善处理,施工建筑材料妥善保存堆放,将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避免或减轻对沿线水体的影响。

⑵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时间短暂仅限于施工期、排放比较分散、各施工区水量小,因此,建议在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经发酵后作为农肥肥田,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不会对附近水体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⑶本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量也相对较小,经达标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将较小。

⑷根据同类工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营运期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环境影响不大。 3.3.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⑴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由于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它们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在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施工场地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后,这种短

20

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期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⑵ 拟建项目营运期中心线两侧20米以外200m范围内的N02浓度均不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公路营运期间各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均能达标。建议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3.3.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⑴拟建公路施工对沿线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严格的管理、保护措施,如施工生活垃圾妥善处理,施工建筑材料妥善保存堆放,将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避免或减轻对沿线水体的影响。

⑵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时间短暂仅限于施工期、排放比较分散、各施工区水量小,因此,建议在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经发酵后作为农肥肥田,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不会对附近水体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⑶本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量也相对较小,经达标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将较小。

⑷根据同类工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营运期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环境影响不大。 3.3.6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⑴施工期间的建筑垃圾,首先应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这样就可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的建筑垃圾尽量做到回用,若不能回用,尽快将建筑垃圾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

⑵ 施工场地建筑垃圾建议在施工期间在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设置固定固体废物收集处,对固体废物进行集中管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及居民点的影响。

⑶施工期间各施工营地需设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站),各主要施工区设置一加围栏的废料堆放点,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生活垃圾,保持施工期的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委托专人负责清运,清运垃圾时清运者负责清理好垃圾站周围的卫生并且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运输途中不掉垃圾,所有垃圾运送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21

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3.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工程选线尽量避开了不良地质地段,不在有关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建设的区域,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无制约项目建设的重大不利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从预测结果可看出,在项目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量及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也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基工程区路基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取土场区和弃渣场区。在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施工道路区,由于这两个区域施工占压时间较长,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筑路等施工活动对地表的扰动破坏较大,是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因而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十分重要。此外,取土场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施工期土壤侵蚀强度较大,若防治不当将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

从水土流失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一致,临时防护措施还应提前进行,防止“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

3.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期保护措施

合理选线,减少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避绕现有村庄的大片居住区,与冷水江市、新化县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进行绿化设计、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挖方尽量利用为填方,优化取、弃土场选址、并对取、弃土场均进行排水、防护设计和绿化设计,尽可能地恢复原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发生。施工场地、临时道路等临时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提高老屋院资水大桥、陈家垅资水大桥桥梁的防撞设计等级,并在桥两侧设置限速警示标志,强化老屋院资水大桥、陈家垅资水大桥的排水设施。

(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教育,保护野生动物;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对建设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须通过开垦新的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来予以补偿;公路沿线经过的林地路段,各施工单位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于公路不可避免占用的林地路段,必须进行林地的补偿工作。同时在沿线做好道路绿化工作。施工期间如发现古树名木、珍稀植被,则应委托园林管理专业机构对其实施移栽,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成活。对取土场、弃渣场等施工临时用地采取有效地恢复措施,等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