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

,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

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

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适合。 .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这。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答: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答: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

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是日更定/问今是何世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

【解析】A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B还;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C动词,客居;名词,客人。D疑问代词,哪里; 疑问代词,哪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相与步于中庭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溪深而鱼肥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醉能同其乐 ..

【解析】A介词,在;介词,在或给。 B只,只是;只,只是。C表顺承;表并列。D代词,他;代词,他。

3、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

C.余拏一小舟/一车炭,千余斤。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

【解析】A很;善良。B中间;动词,参与。C代词,我;多。D全;全。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如土石何/问其姓氏 ..

【解析】A疑问代词,哪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B表顺承;表转折。C代词,这;代词,这。D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解析】A考虑,想到。

6、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D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

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解析】D侧面描写。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三、课内简答题:

1、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