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幼儿园课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在现实课程实施中,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应是综合的。因此,应尽可能使各个活动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游戏性;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并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操作和探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更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二、通过案例分析和研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案例呈现】 案例1:

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还要拼读抄写二十个字,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做?”

案例2:

桐桐的妈妈望子成龙,听说什么好,就叫4岁的桐桐去学什么。结果,儿子在她的逼迫之下,要学钢琴、珠心算、围棋、英语、识字,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疲于应付。

【问题思考】:

案例1:假如你是这位园长,你怎样回答家长? 为什么? 案例2:你对这位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1、问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有哪些表现?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3)、列举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差别。

2、讨论形式要求:8-10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择以上任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做总结发言。

【总结归纳】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3、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差别。

对幼儿而言,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发展的核心任务,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的课程要求是一种多样性的、参与性的学习,幼儿的学习不是书本的学习,不是学科的学习,而是在活动和游戏中的学习。

对于小学来说,课程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上课,学生通过上课学习系统的知识技能。具有学习的义务。

分析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差异,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幼教工作者按幼儿的身心特点构建幼儿园课程,不要盲目地倾向小学化,不要过度地追求知识教育而忽略情趣性、社会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教育。重在体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方案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根据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并

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制课程。

2、能运用课程理论对幼儿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前案例,分析讲授课程方案的内涵、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的意义:

课程设计是以编制一套课程方案包括确立课程目标、选择教育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课程的方法及及制定评价和调整课程的策略等内容,相当于绘画教育教学蓝图。

课程实践主要指开展教育活动,即按照蓝图施工。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设计的方法。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1)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间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与教育目标一样,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分析比较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是否有异同?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年龄班教育目标 学期教育目标 月(周)教育目标 一日活动或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宗旨 幼儿园课程长远目标 幼儿园课程中期目标 同上 幼儿园近期目标 课程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由于课程体现的是教育的具体过程,因此,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把它们放在教育学科的不同范畴加以讨论时冠以了不同的名称而已。实践中,人们一般习惯于只使用“教育目标”这个词来进行表述。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从教师的教育角度出发:表述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成果;如:激发、培养??在科学领域的其中一条目标表述为: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引导幼儿主观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发现,培养其开放的研究态度。

——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指出幼儿在学习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如:学会、掌握??在科学领域的上述目标可以表述为:对事物有好奇心,学会观察、操作、分析和发现的方法,养成开放的研究态度。

【案例分析课程目标的表述】(详见以上案例) (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国家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园的环境条件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在课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具体来讲,它的作用包括:

——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 ——是指定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 ——引导驾御活动过程的依据; ——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解决“教或学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不同。在学科中心主义者看来,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中;在经验中心主义者看来,课程内容则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设计的问题领域、课题或科目中。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形态

不同的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目前,对幼儿园课程内容大致有如下三种理解:

——知识与经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最内在的形态;

——人、事、物的现象与情境:作为幼儿园课程内空,情境分现实生活情境和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两种。它与人、事、物构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

——活动:幼儿的活动分为两大类,一是指向于物的实物操作活动;一是指向于人的交往活动。

3、幼儿园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内容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4)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挑战性等等。

(三)幼儿园课程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组织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是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通俗的讲,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即教师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

2、幼儿园课程组织的编制: (1)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

——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

——核心课程:又称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即“核心”。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它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

【思考辨析】

以上三种课程内容的编制,有哪些利弊? 【归纳小结】

——分科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科目分化容易造成忽视各科目间的联系以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核心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有利于幼儿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发展,但通常容易忽视学习内容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2)幼儿园教育计划的的制定

——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层次:(引导学生看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