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心理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组块是人们的记忆单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个组块。

A.5 B.5±2 C.7 D.7±2

【答案】D

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答案】C

5、“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弗洛伊德 D 艾宾浩斯

【答案】D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拨打过之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C

7、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成( )。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答案】C

8、我们明明知道某人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这个人的姓或者名,或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某些事件,我们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这种现象支持了遗忘理论中(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C

9、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内容比两端的内容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B

10、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 )的记忆。

A.不超过1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1分钟 D.超过1分钟 【答案】C

11、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依据是( )。

A.记忆内容 B.记忆编码方式 C.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 D.记忆凭借物

【答案】B

12、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 )。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无限。 【答案】错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有限。

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约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2、再认和回忆不是一回事。 【答案】对

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而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答案】对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4、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 【答案】对

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5、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6、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记忆?从记到忆包括哪几个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记忆是记和忆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识记 (2)保持 (3)再认和回忆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3、简要回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校里,很多同学发现当天学习的公式、课文、单词,如果不及时加以复习,很快就出现遗忘。为此,同学们都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中,同学们还发现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候,并且在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的效果好。

问题:

(1)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2)“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的记忆效果好”,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如何解释。 (3)“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效果好”,这是什么现象? 【答案要点】

(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6

(2)干扰理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一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早晨起床后,没有前摄抑制;晚睡前,没有倒摄抑制,所以效果好。

(3)系列位置效应。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第三章 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 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训练学生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答案】B

2、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小明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小明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小明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C

3、 根据凭借物划分思维的类别不包括(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D

4、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推理

【答案】D

5、( )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A.知识经验 B.定式 C.功能固着 D.动机

【答案】B

6、A比B大,C比D小,A比E小,B比D大,F比E大,问谁最大?这一问题的解决运用的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 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答案】B

7、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此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

A. 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知觉特征

【答案】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床单是用来铺床的,很少想到它还能用来做逃生绳,这说的是原型启发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

【答案】错

这说的是功能固着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2、人类受到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这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 【答案】错

这是原型启发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

7

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2、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答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梅尔在1931年设计了一项摆荡结绳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利用给定的工具(如置于地上不同位置的书、椅子、篮球、钳子等)把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两根绳子相距很远,被试无法同时将他们抓住。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其余的被试都没有想到可以利用钳子的重量将它当钟摆来使用。 问题:

(1)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到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是什么?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都有哪些?

(3)选择其中三个因素,分析它是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

【答案要点】

(1)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①问题情境 ②知觉特点 ③知识经验 ④功能固着 ⑤定式 ⑥原型启发

⑦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3)原型启发促进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妨碍问题解决;定式既可能促进问题解决也可能妨碍问题解决??。

第二节 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C

2、童话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是通过( )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