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第二章)认知偏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行为金融(第二章)认知偏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卡尼曼(D.Kahneman,1973)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4)指出人们通常具有三种启发式推理方式:

代表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1)代表性启发 ——代表性启发

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具体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① 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

② 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代表性启发出现的背景

★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

★负载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进行加工 ★认为问题不十分重要以至于不必太过思虑 ★缺乏作决策所需的可靠知识或信息 ——代表性启发可能导致的偏差

代表性启发与贝叶斯公式的预测在某些特定场合可

能是一致的,但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偏误。

13

★对结果的先验概率不敏感; ★对样本规模不敏感; ★对偶然性的误解; ★有效性幻觉; ★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可得性启发 ①定义

可得性启发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事物在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容易直觉到的或回想起来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比如,相对于新入市者而言,体验过“跳水”的老投资者在面临股市下跌风险时,更容易高估股票价格直线下降的可能性。

②影响可获得性启发偏差的因素 A.接近性

某件事越是最近发生过,越容易被经常想起,越会被判定发生的概率高。

比如,如果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飞机失事,很多人会因此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从而不愿意乘坐飞机。

B.新异性

14

越是新异的事物,人们对其关注的程度越高,从而可能会高估其结果。(比如我国普遍存在的“消息市” 、“政策市” )

青春期少年的“耍酷”:引人注意或记住自己。 C.生动性

越是表现生动的事物,人们记得越是牢固。生动的信息对决策者的影响更大。

D.情绪一致性

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往往会和该事件引起的情绪一起结合起来,以后当该情绪再次出现时,也就容易回忆起该事件。

E.想象性

越是容易被想象的事物,想象得越多,人们越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越认为该类事物发生的概率高,是一个不断加强的陷阱。

(3)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① 定义

在判断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最初得到的信息设定一个判断的初始值(锚点,参考点),然后根据进一步获得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

② 锚定与调整可能导致的偏差

★调整不充分:“价格粘性”,“货币幻觉”

15

★倾向于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低估其失败的

概率

(二)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人类评估现实环境的某些层面对于自身将产生的利弊关系,并根据这些体验所做的身心反应。

★情绪表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种

形式。

★与人的自然需要相联系。

★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等形式。 ★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性,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心境能影响一个人的言行达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 ★积极向上、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人逢喜事精神爽”之感,有助于工作、生活和学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