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第二章)认知偏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行为金融(第二章)认知偏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

——使人丧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最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

★嫉妒

——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羡慕、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一般人很少嫉妒成功人士,却容易嫉妒自己周围的人。

★贪婪:通常是短期内暴富心理与过度自信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虚荣:时刻只想着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趋利避害的本能 (3)合群的本能

人类天性具有不合群的合群性——康德 (4)防卫的本能

表现形式:生理调节、恐惧、逃避、偏爱熟悉而畏怯陌生等。

恐惧和贪婪是使人在资本市场上丧失客观认知的两大主要原因。 市场经常由两种力量所主宰:贪婪和恐惧。

(二)人类的文化属性 1、超生物性:

5

有意识,能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主动改造自然。 2、开放性(利他性或有限自利):

★人类具有自私性的同时,也具有反自私性的开放性特质。

★人类的利他性至少有三种类型:血缘型、互惠型和自由价值型。

3、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思考: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问题?

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是出于人的自然属性或本能考虑来简化人的行为动机,没有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或“仁、义、礼、智、信”等社会教化对人行为动机的影响。

第二节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一、只有部分信息受到注意

(一)人类的注意具有六个特征(Moray,1969): ●选择性:只能有选择地接收一部分信息; ●集中性:人通常会排除一些无关的刺激; ●搜寻:有意识地从一些对象中进行寻找;

6

●激活:人的注意能应付一切可能的刺激; ●定势:对特定刺激予以接受并做出反应; ●警觉:注意力保持较久;

(二)有关注意的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中枢能量理论)

1、过滤器模型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2、衰减模型

衰减模型认为过滤器并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又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快速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

注:

——双耳分听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彻里(Cherry,1953)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能分辨是男音或是女音,并且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

7

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也成为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依据。

3、中枢能量理论

卡尼曼(D.Kahneman,1973) 认为,注意是由人用于执行任务的中枢能量或资源的分配决定的。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不同信息加工所需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长期倾向,等等。 二、人类的记忆容量有限

(一)记忆的三个组成部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后,虽然刺激停止,但感觉象仍可以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现象就叫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图像的瞬时记忆(视觉刺激)具有以下特征: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其容量至少为9个项目或更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