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mm炮弹设计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76mm炮弹设计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弹道高表:

表3-1

0.8 0.84 0.85

求弹道高Y

9126?7072?988?950??7072 Y1?1000?9508649?6799?988?950??6799 Y2?1000?950Y?YY?21?0.85?0.8??Y1

0.85?0.8求得Y=8323.912 射程表:

表3-2

0.8 0.84 0.85

同理求得:

X=19604.168

飞行时间表:

表3-3

0.8 0.84 0.85

同理求得:

T=74.80016

21

950 7072 6799

988 Y

1000 9126 8649

950 19223 18396

988 X

1000 20187 19292

950 73.36 71.76

988 T

1000 75.71 73.9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落速表:

表3-4

0.8 0.84 0.85

同理求得:

V=318.312

落角表:

表3-5

0.8 0.84 0.85

同理求得:

950 64.09 64.11

988

1000 64.57 64.54

950 318 315

988 V

1000 319 317

?

?=64.4512

将上述数据填入弹道诸元表中

表3-6

弹道诸元

弹道高Y(m)

数值

8323.912

射程X(m) 19604.16

8

飞行时间T(S) 74.80016

落速V(m/s) 318.312

64.4512 落角?(°)

3.4弹丸飞行稳定性计算

弹丸在直线段的飞行稳定性是通过其陀螺稳定性来衡量的。陀螺稳定性的弹丸有保持弹轴方向不变或变化很小的特性,在弹道直线段上,弹丸围绕本身纵轴旋转的轴向角速度愈高,则弹轴的定向性愈好,也就是弹轴与速度矢量之间的夹角将愈小。这就要求火炮缠度必须小于某个值,即缠度上限。

弹丸在曲线段的飞行稳定性是通过追随稳定性来衡量的。弹丸飞行过程中小于最大允许值的动力平衡角跟随弹道切线向下转动的特性成为追随稳定性。当弹

2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丸进入曲线段后,弹轴必须追随速度切线的下降而下降,即满足追随稳定性,如果转速过大,则弹轴的定向性过强,弹轴追随切线下降的性能就弱,弹丸进入曲线段后的攻角就会变大。因此要求火炮缠度必须大于某一值,即缠度下限。 3.4.1弹丸陀螺稳定性得计算

弹丸发射时,在膛内由于各种不均衡因素的作用,使弹丸获得一个力矩冲量。当弹丸出炮口后,弹轴与弹道切线不重合。这样,空气阻力的作用线不通过弹丸的质心,而形成一个迫使弹丸翻转的力矩。此力矩的大小取决于弹丸飞行速度和弹轴对弹道前线的偏角,并在弹道的起始段具有最大值。在该力矩的作用下,弹丸产生翻转的趋势。为了实现飞行稳定,弹丸应绕自身轴线进行高速旋转,以此来克服翻转力矩的不利作用。

陀螺稳定性醉直观的表现为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缠度表现,即要求火炮缠度必须小于某个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缠度上限。

根据《火炮弹道学》第48页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缠度上限的计算公式:

??π2?CmIhH(y0)Kmz(M)Jd??上 (3.23)

式中 ?——有关系数,一般取0.55~0.65,取?=0.60;

Cm?m?13.44

d3?103JyJx—— 转动惯量比 :

JyJx=9.0

h——阻质心距 :

h?h0?0.37hr?0.16d(锥形头部)

其中h0为弹体质心到头部距离,h0=39.9mm,ht为弹体圆柱部长度

ht=165mm,d为弹丸最大直径,d=76mm,;求得:h=88.79mm。

H(y0)——空气密度函数,在接近海平面时为1;

2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Kmz?M?——翻转力矩特征数。由《火炮弹弹道学》表2-1查得: 因l?4.5d,故采用Kmz?Kmz表最后求得:

l320n?4.21。 ,Kmz表?0.90,n??d764.5Kmz?8.71?10?4

将上述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3.23)得

?上?46.58

3.4.2追随稳定性的计算

当弹丸在弹道曲线段飞行时弹道切线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这时,亦要求弹丸的动力平衡轴作相应的变化,以保证二者在任何时刻都没有很大的偏差,弹丸的动力平衡轴能够随着弹道切线作相应的变化,这种跟随弹道切线以同样角速度向下转动的特性称为追随稳定性。弹丸的追随稳定性是由于空气动力矩对弹丸的作用达到的。在弹道顶点处的空气动力矩小而弹道曲率较大,故其追随稳定性最差。

要满足追随稳定性要求的条件则是膛线缠度的下限必须满足:

?下< ?

根据《火炮弹道学》第51页可得缠度下限公式

?下??g?Cmv0d2h?pd??e??t (3.24)

H?y?vs3Kmz?Ms?式中

2g——重力加速度g=9.8m/s;

?——有关系数,一般取0.55~0.65,取?=0.60;

mCm?3?13.44 3d?10d——弹丸直径d=76mm;

v0——弹丸初速v0=988m/s;

h——阻质心距

h?h0?0.37hr?0.16d(锥形头部)

其中h0为弹体质心到头部距离,h0=39.9mm,ht为弹体圆柱部长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