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提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提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流经主要地形类型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平原 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 判断理由 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 (2)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经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冲积三角洲地貌。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福州模拟)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从a到b( ) A.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B.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解析:选A。图中由a到b,正是冲积扇扇顶到扇尾,沿线地势逐渐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到冲积扇尾部地下水出露形成绿洲,故A正确。由于不断下渗,故沿线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小。流水沉积是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故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与a地比较,b地地势落差更小,更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2017·长沙一中月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势高低与沉积物空间变化,将该区域分

为24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地势高度和沉积物厚度(1~4表示地势从最低到最高或沉积物厚度由最薄到最厚)。读图完成2~4题。

2.图示地区冲积物( ) A.最有可能为冰川沉积物 B.由岩石风化作用而形成 C.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D.由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3.该地貌类型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 A.黄河三角洲东部 B.江汉平原中部 C.内蒙古高原北部 D.华北平原西侧

4.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C.地质构造

B.通航里程 D.降水多少

解析:第2题,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且地势高处沉积物厚度小,该区域为山麓地带的河谷出口处,应该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冰川沉积物没有分选性,即沉积物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风力沉积应该最低处沉积物最厚;故D正确。第3题,华北平原西侧的太行山山麓有众多的冲积扇,故D正确。第4题,河床形态主要有“U型”“V型”等,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C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岩石软硬等)、河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关,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A、D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B。

答案:

(2017·安庆模拟)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

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5~7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5.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A.T1、T2 C.T4、T5

B.T3、T4 D.T6、T7

6.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7.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 )

A.T1 C.T5

B.T3 D.T7

解析:第5题,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故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即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故形成的阶地是T5。第6题,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所致。第7题,图示区域较干旱,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地,利于取水。据拔河高度数值可知距离河流最近的是T1,故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T1。

答案:

(2017·广州实验中学模拟)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9.图1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图2中的(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第8题,该地先发生沉积作用,依次形成④③②①四个岩层;之后,地壳水平挤压使该地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之后,发生地壳垂直运动,使图1右侧褶皱形成断裂错位现象;最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岩石圈内部,在此过程中,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