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年模拟精华汇编3-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

(2)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此与水中荷花的幽独形成对照,用反衬手法表现了荷花的悲凉命运;作者在词中还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2006~2007年联考题

1.(07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船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 ①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②岭表:今两广地区。词人在此为官一年左右,后遭谗罢官北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②①

A.上片以“玉鉴琼田”为喻,极写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

B.“妙处难与君说”是因为作者正悠然自得地独享洞庭湖月夜的美丽景致。 C.下片“肝胆皆冰雪”句,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像奇特,意境阔大,气势恢宏。 E.整首词把天光水色、物境心境、昨日今夕,全都融合在一起,笔触柔婉细腻。

(2)在“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描写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

和 的特

点。

(3)请对“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作简要赏析。

答: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

答案 (1)BE

(2)比喻、夸张、对比(答出两个即可);明丽澄澈、浩淼开阔。

(3)这三句想像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词人要吸尽长江的浩荡江水,把天上的北斗七星当做勺器,而邀天地万物作为陪客,高朋满座地细斟剧饮起来。表现了词人抛富贵荣辱于云外,豪迈而又飘逸的情怀。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词人心迹的写照。词人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入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答案要点:①这几句词手法上的特点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表现的是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③抒发的是内心澄澈之情,自况寄托之意,即如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里如一,肝胆照人等等。④抓住景、情进行分析,意思答对即可。若结合注释或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皆应鼓励)

2.(0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词中“飞”“破”两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 答:

(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

答:

答案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生动画面。“破”字形象地写出了竞渡船只凌厉前进的气势。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3.(07山东济南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题。

月上瓜洲 南徐①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

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4.(07山东青岛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 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

5.(07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