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表现酸性:CH3COOH>H2CO3;D项,CH3COOH

CH3COO

+H,说明CH3COOH具有酸性;上述三项均不能证明CH3COOH为弱酸;B项,CH3COONa溶液

pH>7,说明CH3COO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弱酸CH3COOH和OH。

22.B [解析] A.8 g CH4O(即0.25 mol甲醇),所含有的C—H键数目为0.75NA,故A错误;

B.25 ℃时,pH=8的氨水中c(H)水=1.0×10 mol/L=c(OH)水,由Kw可求得溶液中的c(OH)总=1.0×10 mol/L,则由NH3·H2O电离出的c(OH)一水合氨=c(OH)总-c(OH)水=1.0×10 mol/L-1.0×10 mol/L=9.9×10 mol/L=c(NH4),则NH4的数目为9.9×10 mol/L×0.1 L×NA=9.9×10NA,故B正确;

C.由于S的氧化能力弱,所以铁和铜与S反应时都生成低价化合物,即铁显+2价,铜显+1价,所以56 g Fe (即1 mol)与1 mol S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S,转移的电子数为2NA,64 g Cu (即1 mol)与1 mol S 反应生成0.5 mol Cu2S,S过量,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即0.1 mol) 溶于水后仍有部分以Cl2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则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

23.D [解析] A.当V(NaOH)=1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2A和NaHA,根据图像,溶液中n(HA)>n(H2A),即H2A的电离大于HA的水解,所以粒子浓度关系为c(HA

-8

-6

-8

-7

-7

-6

-8

)>c(Na)>c(H2A)>c(H)>c(OH),选项A错误;

B.当V(NaOH)=20 mL时,反应只生成NaHA,根据图像,溶液中n(A)>n(H2A),即HA

2-

2-

++-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粒子浓度关系为c(Na)>c(HA)>c(H)>c(A)>c(H2A),选项B错误;

C.当V(NaOH)=3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相减得出质子守恒,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A)+2c(OH)=c(HA)+2c(H)+3c(H2A),选项C错误;

D.当V(NaOH)=40 mL时,反应只生成Na2A,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

2-

c(Na+)=2[c(A2-)+c(HA-)+c(H2A)],选项D正确。

24.D

25.D [解析] A.KOH溶液只能吸收CO2气体,保险粉(Na2S2O4)和KOH的混合溶液能定量吸收O2,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O2氧化,所以为减少实验误差,每种试剂只能吸收一种成分,采用题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2、O2和CO,A正确;

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用保险粉(Na2S2O4)和KOH的混合溶液吸收O2的离子方程式为2S2O4+3O2+4OH===4SO4+2H2O,B正确;

C.由于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使量气管内气体由于温度升高而体积增大,水被赶入水准管,水准管的液面高于量气管的液面,当调整水准管内液面与量气管液面齐平时气体由于压

- 13 -

2-

2-

强减小而体积增大,因此可观察到量气管液面下降,C正确;

D.三种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是CO2、O2和CO,若O2的吸收剂用灼热的铜网替代,O2和金属铜反应生成的CuO可以与CO反应,所以不能用灼热的铜网代替吸收剂,D错误。

26.(1)钠 (2)羟基 (3)CH3COOH+C2H5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

27.[解析] 气体甲为纯净物且只含两种元素,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mL,物质的量n=0.672 L÷22.4 mol/L=0.03 mol,溶液乙为建筑行业中常用的粘合剂,应为硅酸钠溶液,说明A中含硅元素、氢元素,溶液甲只含一种溶质,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物白色沉淀,加热得到白色固体甲应为氧化镁,白色沉淀为Mg(OH)2,则判断甲溶液中含Mg元素,为MgCl2溶液,计算得到镁元素的物质的量n(Mg)=0.02 L×3 mol/L×1÷2=0.03 mol,则A含有的元素为Mg、Si、H元素,气体甲为纯净物且只含两种元素,应含Si、H元素,气体物质的量为0.03 mol,和120 mL 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单质乙和溶液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12 L×1 mol/L=0.12 mol,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气体甲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比为1∶4,生成SiO3和氢气,得到气体甲为Si2H6,Si2H6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H6+4OH+2H2O===2SiO3+7H2↑,n(Si)=0.06 mol,所含氢元素物质的量:

2-

2-

n(H)=

2.52 g-0.06 mol×28 g/mol-0.03 mol×24 g/mol

=0.12 mol,

1 g/mol

n(Mg)∶n(Si)∶n(H)=0.03 mol∶0.06 mol∶0.12 mol=1∶2∶4,故A为MgSi2H4。

(1)A的组成元素为Mg、Si、H;

(2)气体甲与NaOH(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H6+4OH+2H2O===2SiO3+7H2↑; (3)高温下,A与足量氯气能发生剧烈爆炸,生成三种常见化合物为氯化镁、四氯化硅和高温

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Si2H4+7Cl2=====MgCl2+2SiCl4+4HCl。

[答案] (1)Mg、Si、H

(2)Si2H6+4OH+2H2O===2SiO3+7H2↑ 高温

(3)MgSi2H4+7Cl2=====MgCl2+2SiCl4+4HCl

28.[解析] (1)NH3具有还原性,与CuO发生反应:3CuO+2NH3=====3Cu+N2+3H2O。 (2)装置中有空气,氧气能与Mg发生反应,生成MgO,因此实验前,需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故A说法正确;根据装置B的特点可知,它起到了缓冲安全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N2和除去多余的NH3,碱石灰只能吸收H2O,不能吸收氨,因此替换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说法错误;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说法错误。

(3)NH3具有还原性,与CuO还可发生反应:6CuO+2NH3=====3Cu2O+N2+3H2O,另外CuO加△

热分解也可产生Cu2O和O2,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 14 -

2-

2-

(4)硫酸是二元酸,故有正盐和酸式盐,化学式为MgSO4、Mg(HSO4)2、(NH4)2SO4、NH4HSO4。 △

[答案] (1)3CuO+2NH3=====3Cu+N2+3H2O (2)CD

△△

(3)6CuO+2NH3=====3Cu2O+N2+3H2O(或4CuO=====2Cu2O+O2↑) (4)MgSO4、Mg(HSO4)2、(NH4)2SO4、NH4HSO4

11.7 g

29.[解析] 11.7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58.5 g/mol通电

2NaCl+2H2O=====2NaOH+H2↑+Cl2↑ 2 2 1 0.2 mol n(NaOH) n(Cl2) 0.2 mol×1

所以n(Cl2)==0.1 mol

2

n(NaOH)=

0.2 mol×2

=0.2 mol 2

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体积为0.1 mol×22.4 L/mol=2.24 L,所得NaOH的物质的量浓0.2 mol度为=0.4 mol/L。

0.5 L

[答案] (1)2.24 (2)0.4 mol/L

30.[解析] (1)已知K1>K′1,说明随温度升高,K减小,则反应Ⅰ为放热反应,ΔH1<0;

K2>K′2,说明随温度升高,K减小,则反应Ⅱ为放热反应,ΔH2<0;反应Ⅰ-反应Ⅱ×3得到

反应Ⅲ,则ΔH3=ΔH1-3ΔH2,已知|ΔH1|=2|ΔH2|,所以ΔH3=ΔH1-3ΔH2=-ΔH2>0,即反应Ⅲ为吸热反应。

Δc(2)①A催化剂作用下4 min时氮气为2.5 mol,则消耗的NO为3 mol,所以v(NO)=

Δt3 mol2 L-1-1==0.375 mol·L·min。②单位时间内H—O键断裂表示逆反应速率,N—H键断裂4 min表示正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消耗的NH3和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6,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A项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温度会升高,则K会减小,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B项正确;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所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

(3)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负极上是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故

- 15 -

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答案] (1)ΔH1-3ΔH2 吸热 ΔH3=ΔH1-3ΔH2,且|ΔH1|=2|ΔH2|,故ΔH3=-ΔH2>0 (2)①0.375 mol·L·min ②CD ③A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更多,相同时间内反应速率更快 (3)a 2NH3-6e+6OH===N2+6H2O

31.[解析] (1)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所以仪器A为坩埚。

(2)制得的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浓缩时,硫酸变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变为CuSO4,固体变为白色。

(3)浅蓝色沉淀的成分为Cu2(OH)2SO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NH3·H2O+SO4===[Cu2(OH)2]SO4+2NH4。

(4)析出晶体时采用加入乙醇的方法,而不是浓缩结晶的原因是[Cu(NH3)4]SO4·H2O晶体容易受热分解。

(5)A装置中长玻璃管可起到平衡气压,防止堵塞和倒吸的作用;与氨反应的n(HCl)=10

-3

2-

2+

-1

-1

--

V1 L×0.500 mol/L-10-3V2 L×0.500 mol/L=0.500×10-3(V1-V2) mol,根据氨和HCl的关

-3

系式可知:n(NH3)=n(HCl)=0.500×100.500×10×(V1-V2)×17

ω

-3

(V1-V2) mol,则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为

(6)A.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浓度偏低,则V2偏大,测定结果偏低,故A错误;

B.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导致V2偏小,测定结果偏高,故B正确; C.滴定过程中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则V2偏大,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

D.取下接收瓶前,未用蒸馏水冲洗插入接收瓶中的导管外壁,导致过剩的盐酸偏少,需要的氢氧化钠偏少,则V2偏小,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答案] (1)坩埚

(2)反应中硫酸过量,在浓缩过程中,稀硫酸变浓,浓硫酸的吸水性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变为CuSO4

(3)2Cu+2NH3·H2O+SO4===[Cu2(OH)2]SO4+2NH4 (4)[Cu(NH3)4]SO4·H2O晶体容易受热分解

0.500×10×(V1-V2)×17

(5)平衡气压,防止堵塞和倒吸

ω(6)BD

-3

2+

2-

32.[解析] 由合成流程以及和A的分子式可知,二者相差C2H4,结合反应条件可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