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六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六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应

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

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要几个山洞?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

2、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

一分,试一试。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

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帮小熊解决了困难,那么小兔子怎么住呢? 3、合作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

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

第五单元 信息窗五

【课 题】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引入

师:我们这节课练习有关除法的问题。 二、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二题:一个杯子4元、水壶9元

1、买5个水杯和1个水壶一共需要多少元?

2、用15元买2个水壶,还差多少元? 让学生用小方块实际摆一摆,独立把算式填完整,并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指派发言,说说算法,集体订正

第三题:一组8人,每人收集了4个易拉罐

二组一共收集了26个易拉罐

一组比二组多收集了多少个?学生列式计算

说说自己的想法。

5×4=20(元) 20+1=21(元) 三、综合练习

第五题:小猫分鱼

如果分给7只猫,每只猫分给8条。这些鱼够不分?还差几条?

如果每只猫分6条,可以分给8只猫,还剩2条一共有多少条鱼?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如何分?小组内交 流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五、课堂测试

呈现出4位小朋友分东西的情境。 1、每人平均能分几块蛋糕? 2、每人平均能分几个梨?

3、有8瓶饮料,每人2瓶,可以分给几个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先说说图中都有什么?再独立解决书上所示的问题,最后独立提出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注意正好分完和有剩余。

fang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信息窗1---探

访桃花村

教学内容:方向与位置,课本第63~66页。 时间:11.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教学重点: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课前小研究:

1、 观察课本63页信息窗1,你得到了哪

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 哪是北呢?

3、 地图上是按上( )、下( )、左( )、右( )的方位绘制的。 4、

到桃花村怎么走?

教学过程:

一、观察信息窗,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风景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图。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第1题,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要求:听从组长的指挥;别人汇报时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小研究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对课前整理的前置性作业,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哪是北呢?你们知道吗?谁来指一指? 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北。

师:请大家面向北站好,说出你的左边、右边和后边各是什么方向。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一说。

师:面向北,大家能够说出其余的三个方向。面向其余的方向,你能很快的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吗?在小组里试一试。 二、结合现实回答问题。

1、说一说,校园的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

2、师:现在我们要做一张学校的平面图,需要将学校的四个建筑物贴在这张纸上,你认为贴在哪儿合适呢? 学生尝试完成。

展示贴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3、大家填的图各有各的道理,都不错。可是,同是一个校园,平面图却不一样,选用哪幅图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呢?

生讨论并交流,达成共识,需要统一画图的规则。

4、师介绍地图上规定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帮助信息窗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1、你能说说到桃花村怎么走吗?小组同学共同说一说,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余学生质疑补充,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2、如果从杏花村到竹林,应该怎样走?学生交流。

3、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生活中的数学。

说一说学校大致在你家的哪个方向?说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和老师一起表示在图上。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探访桃花村

第二课时 信息窗1---探访桃

花村练习课

教学内容:方向与位置,课本第65~66页。 11.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教学重点: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课前小研究:

完成书65-66页的1-6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主练习1,小组讨论,要求:听从组长的指挥;别人汇报时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加强学生练习的活动性,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

别面向不同的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巩固辨认方法。

2、自主练习2.3。

这是实践性的题目。练习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实践开展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辨认方向。 3、自主练习4。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主练习4,小组讨论,要求:听从组长的指挥;别人汇报时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4、自主练习5。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巩固看路线图的方法。 5、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描述路线,然后再计算路程。

6、小资料。 学生自己了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信息窗2---小桥流

水人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11.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课前小研究:1、自己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方位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

2、 观察课本67页信息窗2,你在图中看

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这两张照片哪一张是站在学校里面还是外面拍的照片?另一张是站在学校里面还是外面拍的照片?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同一所学校,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小研究第1题,然后小组合作给小狗拍照。

1 、给小狗“拍照”。(拿出小狗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狗“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狗“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狗“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狗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狗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狗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狗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 给茶壶“拍照”。

(1)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茶壶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练习纸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小组内交流。 (3)完成练一练。

3、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小研究第2题。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船拍了照。要求:听从组长的指挥;别人汇报时

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小研究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对课前整理的前置性作业,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方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录下来。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

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

第四课时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70的内容。 11.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课前小研究:完成课本69-70页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实际观察,然后再交流辨认的方法。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主练习1,小组讨论,要求:听从组长的

指挥;别人汇报时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然后在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2.3。

这是具有现实情境的看图题,先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主练习2.3,小组讨论,要求:听从组长的指挥;别人汇报时认真倾听;对于同学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然后在全班交流。 3、我学会了吗。

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二-—

我喜欢的地方

教材解读:本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根据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及初步学习了根据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方向与位置知识的巩固,又是在一个具体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内容:课本第71页。 课型: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喜欢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描

述,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方向和位置的问题,并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辨认方向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亲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亲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对我喜欢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描述,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方向和位置的问题,并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辨认方向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践活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教师设计好方案,做好4幅图的展示,学生准备好纸和水彩笔。

课前小研究:你喜欢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1、 谈话切入主题:我最喜欢的地方。 2、 广泛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

交流前教师提出要求:能用方位词语表达清楚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通过交流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 活动方式:先以小组为单位,再全班交流。

活动二:看一看。

1、观察情境图,课件展示,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每一个画面的意思。 2、让学生描述不同位置的方位。

如: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村的南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体育中心的前面是足球场等等

3、 提出关于方位的问题并解答:以小组为单位,互问互答。 活动三:画一画。

将自己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标出所在的位置。

活动四:把自己画的“我最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语表达清楚。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的作品,边欣赏边听学生介绍。

活动五:将自己的画进一步修改,美化,贴在教室的外墙上。

五、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我喜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