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申论大作文的类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联考申论大作文的类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指导:刍议公考联考申论大作文的类型选择

2011年4月24日上半年联考即将华丽地拉开联考序幕,很多考生都在为备考做着最后的冲刺与准备,而申论考试中的大作文让很多考生们“又爱又恨”:一方面,同学们充分意识到申论的重要性,“得申论者得天下”,知道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甚至拉开差距,必须重视申论;另一方面,很多考生恐惧申论,尤其是恐惧申论的文章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作文。

实际上,选择一种合适的“类型”进行大作文的写作,事半功倍,而这个类型选择,常常被考生们忽视。所以,本文就是提醒和建议考生们,重视大作文中“类型”选择。

一般来说,大作文分为政论文、策论文和评论文。三种类型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以及流畅而规范的表达。而三者的区别在于,政论文侧重于讲“是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讲清楚这个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以及影响等等;策论文侧重于讲“怎么办”,主要的任务在于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案;评论文侧重于分析“为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剖析现象或者观点,辩证的、全面把握事实。

在了解了三者类型的联系与区别后,很多考生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正式申论考试中,究竟选择哪种类型会更有利呢?今天要分享给考生们这样两个选择类型的原则:第一,题目原则,第二,能力原则。

首先来看题目原则。题目原则的意思是,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设置来取舍大文章的类型,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类型虽然没有明确的让你写成什么样类型的申论文章,但是通过题干我们可以有所倾向。例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综合管理类最后一题的题目设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那么,既然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作答,侧重于如何统筹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是比较有利和符合同学们的思维习惯的。也就是说,考生们如果在大作文中侧重写对策,写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同样的,2005年国家公务员中,让考生们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那么,针对这个题目设置,同学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选择评论文类型是相对容易的。

所以,通过两年国考的真题举例,望各位考生们明白选择类型的重要性,切不可拿到题目后急于动笔,选错类型,以至于事倍功半。

那么,如果通过题目无法判断类型,题目原则不起作用的时候,同学们该如何取舍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能力原则。了解申论考试的考生们都知道,申论考试主要考察我们的四大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我们一般写文章的思路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各位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四大能力的掌握

进行类型的选择。例如,2008年陕西申论考试的材料主旨是破除潜规则的问题,你可以写成政论文,侧重探究潜规则蔓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危害,也可以写成策论文,侧重破除潜规则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考生们根据个人能力灵活处理,在文章结构和篇幅上侧重类型下笔即可。

总之,申论文章三种类型的取舍非常的重要,考生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题目文字中的关于类型的种种暗示,然后根据自己对于四大能力的掌握进行判断后,再真正构思并且规范成文。这样做,必将让你的申论文章写作过程更为顺畅。

观“两会”预测公考申论热点 避免进入两误区

每年两会结束后一个月,各地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就进入了档期,尤其是近几年流行联考,上半年参考的省份就更多。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当然也有大部分考生对这两件事情并不敏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两会”的话题是申论命题重要的参考系和主要来源。

我们先来看下近几年从“两会”中考查的热点:

2009年上半年四川省申论话题是大学生就业,福建省春季公考的话题是网络信息传播,广东省是城市地铁建设,黑龙江省与吉林省都是关于政府科学决策的内容,江苏省是应对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浙江省是应对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上海市是关于打工子弟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重庆与辽宁是关于农村土地改革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内容,内蒙古是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相关内容。而09年两会中,媒体重点关注的话题,重点解读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有:大学生就业;城市规划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扩大内需与自主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关注三农,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等。

2010年福建省春季公考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是关于环境保护、全民健身的内容,十三省联考是关于水价改革,山东与天津也是关于水价改革的相关内容。2010年两会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重点解读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有:教育改革,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让人们有尊严地活着,农田水利建设等。

如此一对比,结果不言而喻。为什么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的话题通常是出自“两会”的热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每年的“两会”集合了一年当中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其特点就是热点大集合,而申论考的又是热点话题,因此自然而然要从中出题。二是“两会”的任务就是将代表反映的热点问题寻求途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得到政府的认可,而且政府也在着手解决。故,申论作为公务员招录考试的科目涉及这些内容也是理所当然。既然如此,在复习申论的过程中便有一条捷径——关注“两会”。

当然,关注“两会”需要避免进入两个误区,一是好高骛远,二是浅尝辄止。 换句话说,在关注“两会”的热点话题时,不应该紧盯“两会”中热点话题的框框架架,而是将目光着眼于实处。要观察和思考每一个大话题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例如应对经济危机这个大话题下包含自主创新、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等。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这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另外就是要带着脑袋看问题。在复习热点的时候最忌讳走马观花,打一枪挪个地儿,看上去都知道一点,但是一考就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事件发生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学习热点的目的,因为这些内容材料会直接给出,我们需要从现象分析出问题的原因、观点以及本质等,而这些也是申论主要考查内容。熟悉热点对申论作答本身并没有太大作用,但各方对热点的解读以及政府的态度和对策,却可以武装我们的头脑,解决我们在考场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那么,2011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又有哪些呢?教育改革、房地产改革、节能减排、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工进城受歧视的问题、反腐倡廉、收入分配、GPI过高、应对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医疗改革、政府信息公开、社会公平、公车改革、十二五规划等。看上去今年的热点与往年相差无几,但今年的热点在于手段的强硬:收入分配、反腐倡廉、房地产以及政府改革等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来。

综上所述,建议各位考生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将“两会”中内容与近期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复习,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各方解读,储备备考知识。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点击与预测

一、安徽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选摘——宏观总揽 (一)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奋进历程——成绩与问题同在

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扩大内需成效明显,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巩固回升基础,保持经济发展向好势头。第二,不断强化自主创新,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第三,抢抓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第四,强力推动皖北振兴,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第五,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大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第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第七,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第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九,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服务业比重偏低、城镇化步伐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体制亟待创新,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还有不少隐患和问题。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完全到位,一些部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少数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严重,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把握重点

在省委《建议》的指导下,省政府编制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坚持“双轮驱动”,培育壮大新生力量。第二,坚持转型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第三,坚持开放发展,构筑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第四,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优势。第五,坚持和谐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三)乘势而上锐意进取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 今后必须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第三,全力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第四,加速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第五,持续加快皖北振兴。第六,巩固提升与央企民企合作水平。第七,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八,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第九,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第十,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二、申论热点点击与预测——微观预测 (一)经济领域

经济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粮食问题等。

(二)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