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加工工艺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泵体加工工艺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3泵体剖视图

- 7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3毛坯的确定以及毛坯图和零件图的绘出

零件的材料为HT200。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又由题目已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又由于泵体零件的内腔及φ60、φ48及搭耳凸台均需铸出,故还应放型芯。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参考文献【1】表2.2-5(P41),确定加工余量等级为灰铸铁CT8-10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G级,故取CT为10级,MA为G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C基准孔轴线,且与R面平行的面。浇冒口位置分别位于C基准孔凸台的两侧。

参考文献【表】2.2-4(P40)用查表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如表所示: 加工表面 左端面 右端面 右端Φ48孔 左侧φ12孔 底面 左侧φ32孔 查表2.2-1(P38) 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

零件尺寸 54 48 12 16 32 总余量 3 3 2 3 6 毛坯尺寸 57 42 10 19 Φ26 公差CT 1 H10 H7 H7 H7 基本尺寸(mm) 加工余量等级 加工余量数值 54 54 42 10 19 26 G G H G G G 3 3 3*2 1*2 1.5*2 3*2 说明 端面,双侧加工(下) 端面,双侧加工(下) 孔降一级,双侧加工 端面,双侧加工(下) 端面,单侧加工 孔降一级,双侧加工

- 8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4泵体的工艺规程的设计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选择泵体零件的孔端面和毛坯孔作粗基准:第一,在保证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面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第二,装入箱体内的旋转零件与孔内壁应有足够的间隙,此外还应能够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2.精基准的选择:小齿轮泵泵体的左端面及两个中心孔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他们作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其余各面和孔的加工也能用它定位,这样使工艺路线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形成一面两孔的典型定位方式。此外,左端面面积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也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4.2制订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确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件的加工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是机械加工中的第一要素,必要重点对待,在泵体这个零件中,我们必须遵循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即为先面后孔,先粗车后精车,在这里,我们先对泵体的上、下平面进行加工然后就是泵体零件的四个侧面以及四个倒角,然后就是侧面和底面的铣削,最后就是镗孔,最后钻孔。 根据泵体零件的特点,确定泵体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工艺路线一:

铸造 时效 涂底漆

3.铣底部大端面,厚度16兼顾 4.钻底部4-φ10孔

5.粗镗φ22、φ32和2-φ48 6.精镗φ22、φ32和2-φ48及端面 7.钻攻侧面上的M18x1.5 8.钻攻上部平面上的M18x1.5 9.钻右侧上的2-φ6孔和钻攻6-M8 10.钻攻左侧上的2-M8 11.去毛刺 12.检验

- 9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3.入库 工艺路线二:

铸造 时效 涂底漆

3.铣底部大端面,厚度16兼顾 4.钻底部4-φ10孔

5.粗镗φ22、φ32和2-φ48 6.精镗φ22、φ32和2-φ48及端面 7.钻攻侧面上的M18x1.5

8.钻右侧上的2-φ6孔和钻攻6-M8 9.钻攻上部平面上的M18x1.5 10.钻攻左侧上的2-M8 11.去毛刺 12.检验 13.入库 工艺路线三:

铸造 时效 涂底漆

3.铣底部大端面,厚度16兼顾 4.钻底部4-φ10孔 5.钻攻侧面上的M18x1.5

6.钻右侧上的2-φ6孔和钻攻6-M8 7.钻攻上部平面上的M18x1.5 8.钻攻左侧上的2-M8 9.粗镗φ22、φ32和2-φ48 10.精镗φ22、φ32和2-φ48及端面11.去毛刺 12.检验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