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期末复习(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大学近代史期末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①、从伦理道德角度而言,任何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不道德的,必须加以谴责!

②、从主观动机来看,列强侵略的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变为殖民地,不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

③、从实际后果来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作用相比,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制后果更为严重。

④、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近代中国自由、民主、科学、平等、创造等新观念的出现并非是侵略者所赐,而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总结了血的教训而深刻反思、努力求索的结果。

结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本史实、历史作用(意义、影响、评价)、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洋务运动:

基本史实:

? 军用工业 ? 民用工业 ? 新式海军

? 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历史作用:

①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开始中国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③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失败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目的是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败性,官僚政风的败坏。 经验教训:

戊戌变法:

基本史实:

? 1、公车上书

? 2、讲学办报,宣传维新思想 ? 3、与守旧派论战 ? 4、百日维新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革的旧制 1、裁撤冗员 2、澄清吏治 1、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 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 经济方面 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文化方面 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 裁汰绿营 历史作用:

? 1、爱国救亡运动 ? 2、政治改良运动 ? 3、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

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经验教训: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②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变法)

小结

1、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辛亥革命:

基本史实: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1906年 废除科举考试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4月27日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 铁路国有运动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打响起义的第一枪)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政策。)

历史作用:

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根本)

②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③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④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内容:

? 前期:1915-1919, 向西方学习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性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③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活动基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

局限: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坏,好就是绝对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 后期:- 20年代初, 向苏联学习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意义与影响: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